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21.
钟启泉 《辽宁教育》2011,(10):55-55
我国的公民教育应当承担起培育“具有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承担公民责任、维护公民权利、参与公共生活的合格公民责任”。为此,需要根本变革“以传统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公民教育是攻克应试教育的良方。  相似文献   
322.
课堂的危机     
“课堂危机论”并非危言耸听。自从上世纪美国教育家西尔伯曼(E.Silberman)出版《课堂的危机》(1970年)以来,课堂危机的研究就成了世界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323.
战后日本理科课程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战后新教育的摸索与生活化理科日本在1945年战败后,教育事业面临彻底的改造.1947年,新的学制“六·三制”开始实施.这是明治五年(1872年)“学制”公布以来的最大的教育改革.这个一年半,是“战争中旧教育的解体与美国指导下新教育的摸索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1947~48)中,文部省率先提出了《新教育指针》,列述了日本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普及科学教养”,并且指明了日本国民的下述问题与今后的努力方向.首先,它指明了“日本国民的科学水准之所以低下的原由”:(1)在日本,科学的历史还是短暂的.(2)对科学教育的错误认识.(3)生活的科学化不充分.(4)日本国民性的缺陷阻碍了科学的进步.其次,回答了“何谓科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4.
差生(指学业不良的学生)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现象,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严重的关注。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提出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个学生,其中实际上就包涵了如何对待差生、如何转化差生的问题。要能够真正做到正确对待差生,并使转化差生的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对差生现象进行研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寻求消除这种现象的良方。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愿望,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使民族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为此,本刊特约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为本刊撰写系列文章“差生转化研究”,本期发表的《如何看待差生问题》,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今年内至明年,将陆续发表其余诸篇。钟启泉教授现为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第五届副理事长、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1981~1988年间,曾两度赴日进修与研究。他主编的“当代教育思潮丛书”已获国家出版署批准列入“八五”重点出版计划;他的代表作《现代课程论》获1990年华东地区优秀教育著作奖。他的主要编、译著还有《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工艺学简述》、《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学基础》等。  相似文献   
325.
最传统、最普遍使用的教学媒体莫过于教材(特别是教科书)了。早期的教科书只有字,进行仅仅以语词为媒体的教育,这在教育史上谓之“词语主义”。然而,从儿童的学习是基于视听直观的教育理论出发,教科书开始有了插图。17世纪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1658年)就是世界上第一本有插图的教科书。自那时以来,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教材编制技术不断进步,围绕教材的含意、性质及其编制的问题也成了重要的研究领域。本主要探讨“教材”概念及教材编制(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326.
一“激励”的人际关系基础“激励”就是使人奋发有为,干劲十足。借助“激励”,失败后意气沮丧者能重新振作起来,成功者得到肯定和赞扬后则更加意气风发。激励的方式尽管形形色色,但它必须是自律的,建立在师生深刻的理解与深厚的信赖关系基础之上的,而菲他律的、违背教育性激励的本来宗旨的。当教师把学生仅仅视为施教的对象时,是不会有真正的相互理解与信赖的。因为这时教师想到的,仅仅是施教的内容,是如何使学生按照既定步骤去实现教学计划。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只要求学生沿着自己设计好的路线亦步亦趋,教师也必然动用赏罚手段,作严厉的叱责或夸大的表扬。这种行为逐步升级。将挑起学生的竞争心理,甚至产生敌忾之心与歧视意识。即令学生  相似文献   
327.
试论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教育学模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着重分析了学科本位型、学生本位型、社会本位型课程设计的理论取向,指出素质教育三角形课程设计的教育学模型,正是在反思这些理论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同时,文章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科体系及素质教育等方面重点阐述了该模型的内涵。  相似文献   
328.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它的目标不仅在于授受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形成主体性、积极性等等人格特征。因此,这里以对传统教学批判的方式,论述一下得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设计的要义。一、学习课题的意识化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讲述和指点散漫,令人感到不着边际。换言之,焦点不明的教学太多了。不错,教师应当花功夫使班上的差生也能听懂每一节课。但是讲述倘若过于冗长,或是有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言一遍,往往难以“聚焦”于学习课题,最终迷失了方向。要唤起学生  相似文献   
329.
教学实践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行为实践。不过这种实践不是业已存在就告终结的,而必须是作为实践而形成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日常从事的授业作为一种实践加以重新审视,以便抓住其本质,自觉地构筑教学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330.
我国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扭曲了"学业评价",应当回归"学习评价"的本义了。"学习评价"本质是"学力评价"。本文阐述日本高中理科"学习评价"改革的举措——凝练评价视点,提供案例示范,探索可视化策略。同时,揭示"学习评价"的建构主义特征。日本高中理科的"学习评价"改革及其建构主义思想背景,或许可以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评价"转型为"学习评价"提供某些参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