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我们认为,诗歌教学要使学生能感受理解诗意,领悟诗的佳妙,通过教而达到不需要教,就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知识支撑.在选择<致橡树>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尝试着把原诗的意象符号抽出,改写为一首比较直白的似诗非诗的诗,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诗歌意象的含义、组合方式,尤其是意象作为诗歌特殊建筑材料的作用,以发挥<致橡树>的例文和样本功能.  相似文献   
22.
若干统编高校写作教材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视现今高校通用的许多统编写作教材,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的陈旧老化;二是背离写作课教学目标搞“知识拼盘”;三是“八股”文风盛行,充满空洞陈腐的说教气味;四是闭门造车,想当然地标新立异,自创“特色”;五是随处可见的常识性、逻辑性错误。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构建体现素质教育指导思想、适应新世纪人才需求的新的写作教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3.
潘新和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教材的最鲜明特点是:实至名归、“新”逢其时。主要体现在:体系涵盖新课标、内容体现新理念、教学指示新方法。究其质量成因,主要有:站在语文教育制高点审视和把握语文教育,对语文学科、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有符合实际的清醒认识,有一支确保教材质量的最有资质的教材编写队伍。  相似文献   
24.
<正>农村学生并不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小伙伴在一起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可一和大人交谈就面红耳赤,词不达意。写作文更是他们最犯难的事,不知写什么好。《作文选》《作文辞典》上的例文写好事是公交车让座、扶  相似文献   
25.
课文的例文价值仅是从课文的原生价值到课文的教学价值的价值链上的一环或一个方面,课文的教学价值是建立在课文的原生价值基础上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实现课文的某一方面的教学价值,就必须了解和把握课文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以<苏州园林>为例,通过例证说明文的释项和说明顺序的知识,以探寻由阅读指向写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6.
张超老师执教的<项链>(见<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7期)体现了当下人们津津乐道的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方式,但他并不是赶时髦贴标签,而是上了一堂回归文学教学常态的探究课.我们认为,面对<项链>这类文本,面对有一定文学阅读积累的高中学生,语文课本该也早该这样教.  相似文献   
27.
基础训练型文体的写作能力、教师专业写作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写作能力是高师中文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基础训练型文体是正视当下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的写作状况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也是教师专业文体写作、教师专业发展写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专业文体写作能力,从能力层面看,应是语文教师最核心的素质和标志性素质。教师专业发展写作能力,是从语文教师专业化的高度对高师中文专业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高师中文专业写作课程面向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应有的回应。  相似文献   
28.
本文探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大学中文专业)新闻写作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所指的新闻文体主要是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和新闻评论。一自“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各高校中文专业大都把新闻文体写作列入专业必修基础课——写作课的重要教学内容,这一点可以从上世纪80年代初教育部颁发的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本专科教学计划以及以此为依据而编写的《写作教学大纲》、各高校统编或自编的写作教材得到印证。由此可见新闻文体写作在大学中文专业的重要地位。但是大学新闻文体写作教学以及服务于大学中文专业写作课的高校写作教…  相似文献   
29.
用“喜忧参半”一词描述我国当下语文教育的现状恐怕是最恰切不过的了。喜者,语文教育新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已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正在贯彻实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语文新教材正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育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忧者,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当今的语文教学“也普遍地存在着‘对着新标准,苦想教什么;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着新教法,自己也摘不懂在教什么’的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潘新和为主编,赖瑞云、王荣生、李海林为副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让我们减少了忧虑,增添了喜悦:它名副其实、推陈出新,在同类读物中,堪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语文教育前沿理念的优秀著作。它的鲜明特点是:实至名归,“新”逢其时。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30.
联系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实际,结合高师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审视当今部分高师中文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未能成功构建出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各门课程之间交叉重复和各自为政,教学效率低下;文学课程教学仍是传统的“师传生授”模式;教师教育课程的师范性空洞抽象,而学科专业课程的师范性严重缺失;专业课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了确保高师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我们必须正视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