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递推思想是常用的解题思路之一,本文通过实例介绍当问题中各变量之间具有递推关系时如何运用递推思想去处理,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22.
一、2004数学学业考试回顾2004年6月,15个国家级实验区的近11万九年级学生参加了基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的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从总体上看,实验区的试卷在命题的基本思路、试卷的题量、考试时间、各种试题类型的比例分配等方面在以往的基础之上大多有所进步。同时,开放性试题、应用性试题、信息分析试题、  相似文献   
23.
交集法     
一、交集法的含义解方程组 f_1(x,y)=0 { f_2(x,y)=0就是求所有既满足第一个方程,又满足第二个方程的公共解,也就是求两个方程的解集的交集。反映到几何上,就是求这两个方程的曲线的交点集合。把这种思想方法用于几何作图,就是我们熟知的交轨作图法。例如已知底边、顶角、底边上的高,求作三角形。分析设ABC是适合条件的三角形,其中BC是底边,那么问题化归为确定A点,且A点应满足两条性质a与b  相似文献   
24.
选择题刍议     
近来,各类数学试题中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选择题。确实,作为一种试题类型,选择题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它可以训练考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有时是直觉上的)。其次,试题覆盖面大,阅卷方便,同时排除了阅卷时因人而异的评分不公平。 但仔细分析一下,选择题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一,卷面只见结果,不见学生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要使学生  相似文献   
25.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进展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部于1999年初委托北京师范大学、部分省(市)教委等单位先行研制数学、语文、外语国家课程标准.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小组于1999年3月正式开始“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目前,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已基本完成.该课程标准的研制吸取了我国已有的数学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大量优秀成果,借鉴了国外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经验.整个研制过程表现出“科学性”和“开放性”两大特点——研制人员来自多所师范院校的教育研究机构,省(直辖市)、地、市(县)的教研室和一线教师.研制过程中召开了专家咨询、研讨会.先后召开了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与会代表遍及全国的29个省(直辖市),他们中既有数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专家、数学教育家,也有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还有现行中小学数学教材的部分主编.在研制标准前,研制小组分专题进行了前期理论研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国际数学课程改革最新进展报告;(2)国内数学课程实施现状的评估报告;(3)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数学课程相互关系的研究报告;(4)21世纪初期社会发展及其对数学的需要预测分析报告;(5)现代数学的发展及其对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影响.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从研制之初就受到国内数学教育界和公众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为标准的制订殚精竭虑、献计献策.这一标准确定和实施必将对我国数学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对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关系重大.因此如何使数学课程标准,更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符合国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刊在征得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小组同意后,将“简介”予以刊载,以征求来自全国范围内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教师和社会公众等一切关心数学教育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我刊还将及时介绍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进展,在适当时候开辟专栏,供所有关心数学教育的人士发表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6.
化归思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家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直接攻击,而是对问题进行变形、转化,直至把它化归为某个(些)已经解决的问题,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匈牙利著名数学家P.罗莎曾用以下比喻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化归法的实质。她写道:“假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现在的  相似文献   
27.
马复 《学科教育》2001,(4):18-22
本通过对两个教学实例的介绍与评述,分析了两种“发现式学习”方式的价值与理论假设,给出了对于“发现式学习”意义及其特征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28.
未来十年应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在未来十年的改革中应当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初阶段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重大实践活动的起始阶段都是如此。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广泛的议论,也激发了人们冷静的思索。因此,这十年的历程是一个不断思索、勇于实践的过程,使得人们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科课程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9.
论数学活动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数学活动经验及其条理化的内涵,讨论了它们的教育与教学意义,提出将"丰富与条理化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0.
马复 《教育学报》2002,(10):10-18
本文对新世纪 (版 )数学 7~ 9年级教材进行了总体介绍 ,并对 7年级上册教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