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1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84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2001年至2010年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利用2001年-2010年MODIS09Q1数据,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近10a澜沧江流域NDVI时序数据集。并利用最大值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方法、Hurst指数方法分析近10a澜沧江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多年平均的植被指数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北纬27.6~29.2°存在一个明显的过渡带;且与高程和坡度均呈负相关关系,植被指数随着高程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较明显,高程大于5000m的区域NDVI平均值仅为0.18;②近10a来,澜沧江流域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增加速率和增加幅度存在区域差异,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增加最快且幅度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低;③2001年-2010年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整体得到改善的区域面积明显大于退化区域;澜沧江流域Hurst指数分析表明澜沧江流域植被变化将保持现在的趋势;综合分析slope和Hurst指数结果,表明NDVI变化趋势以良性发展为主,但NDVI强持续性的退化区和弱持续性的改善区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2.
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侵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环境和农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对澜沧江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年土壤侵蚀量为11.27亿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8.63t/hm2,属强烈侵蚀。流域内土壤侵蚀与坡度和海拔关系密切,坡度每上升一个等级,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增加33.34t/hm2;而海拔平均每升高1000m,土壤侵蚀程度则加重2.3倍。流域内60.86%面积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侵蚀,其特征表现为局部区域内的剧烈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中上游海拔在3000m以上,坡度为15~35°的区域内,是土壤侵蚀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3.
创新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提高研究生动手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改革进行大胆的尝试,使之更好的为培养研究生动手能力发挥作用。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我们把主动探索性实验的教学方式广泛应用到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实现主动构思性实验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4.
为全面掌握中国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水平及空间分布格局,本文运用统计学、空气质量评价规范、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74个城市2013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目前中国PM2.5污染程度整体较重,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和舟山3个城市达到年均值二级标准,邢台、邯郸和石家庄3个城市PM2.5的超标天数比例超过70%;②PM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大体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③从浓度水平来看,沿海城市总体优于中部内陆地区,污染最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地区;④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气候、地形等多因素影响,全国PM2.5污染状况区域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85.
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生态系统服务有着极高甚至无法计量的价值,与人类福祉关系及其密切。充分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现已成为生态系统资产化管理、生态补偿、生态服务有偿使用等政策执行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扩展的劳动价值论原理,主要采用单位面积生态系统价值当量因子的方法,对中国生态系统提供的11种生态服务类型价值进行核算,研究表明:①中国各种生态系统年提供总服务价值量为38.10万亿元。就生态系统而言,森林提供的总服务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46.00%;其次是水域和草地,分别占总价值的21.16%和19.68%;②就生态系统服务类别而言,调节功能服务价值最高,占71.31%,支持服务占19.01%,供给服务占5.87%;文化服务占3.81%;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年内随生长季节变化,中国生态系统在5-9月期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较高,而在11-2月期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较低;④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和东北地区,在总体趋势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⑤对中国不同地区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和人均GDP进行对比发现,2010年中国人均生态价值量为2.84万元,人均GDP为2.99万元,总体而言中国人均GDP和人均生态服务价值接近1∶1,这表明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社会经济价值的高度稀缺性,尤其在经济和人口密集的区域,这种相对稀缺性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6.
社教类电视专栏节目是指除新闻节目,文艺节目和体育节目以外的各类专栏节目。由于它自身所具有的广泛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显著特征,使它在整个电视媒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在电视宣传中,它又起着其它类型的电视节目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正因为如此,认真研究社教类电视专栏节目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栏目的设置、栏目的定位、栏目节目的创作;研究其发展、演变和如何引导社教类电视专栏节目的健康发展才显得特别重要,也是我们每一位从事社教类电视专栏节目创作的工作人员和关心爱护此类节目的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相似文献   
87.
张彪  王爽  李庆旭  谢高地 《资源科学》2020,42(5):969-979
定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与受益区的生态联系程度是制定区域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依据。该文基于修正风蚀方程(RWEQ),并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以下简称“工程区”)的风向、风速与土壤尘粒组成,构建了由防风固沙供给度与影响度组成的区域关联度模型,分析了2015年工程区与北京市之间的防风固沙服务关联度。结果表明:工程区内不同县域与北京市的防风固沙关联度介于0%~13.43%。其中赤城县最高,苏尼特左旗、宣化区、怀安县、下花园区和苏尼特右旗等地区较高,翁牛特旗、承德县、宁城县、蓟县与阳原县等地区与北京市的防风固沙关联度不明显。整体来看,区域防风固沙关联度呈现出西高东低、多区镶嵌的空间格局,这主要与工程区主导风向和防风固沙能力的差异有关。此外,工程区内不同县域的防风固沙关联度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因此,作为防风固沙服务的受益区,北京市应优先考虑工程区西部高度关联地域的生态补偿,提高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保障防风固沙服务的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88.
采用典型农户调查和地方政府访谈等方法,对泾河流域上游地区的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估,并基于退耕还林的效益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后续生态补偿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原州区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显著,其价值量平均为1 674.1元/(hm2·年),按2000年~2004年完成的退耕面积,总效益高达8 408.2×104元/年,退耕使当地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控制.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对当地农牧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退耕促进了作物生产结构优化和基本农田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另一方面,草食性牧业生产受到了一定影响,农民收入也比预计值偏低.从后续生态补偿的趋势看,延长补偿期限是大势所趋,但补偿标准可适当降低.在补偿方式上,应改为单一现金补偿,并通过流域补偿方式多源筹集资金,同时要加大对替代产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89.
流域宏观尺度降雨-景观-径流变化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高地  甄霖  陈操操  杨丽 《资源科学》2007,29(2):156-163
大流域宏观尺度上长时间序列的降雨变化、景观变化、径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是近年来研究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研究泾河流域降雨-景观-径流变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①泾河流域中上游主流域40多年来的降水具有微弱下降趋势,降雨倾向率为-4.9mm/10~-11.3mm/10年;泾河流域马莲河分流域,年降雨量表现为不变或微弱下降;②泾河流域1986年~2000年15年之间,景观结构变化不大,一直以草地景观和耕地景观为主。草地景观和农耕地景观二者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85%以上,林地景观始终占流域总面积的10%左右,其他景观类型一直占流域总面积的5%左右。在宏观景观格局的变化中,泾河流域中上游主流域,农耕地景观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而泾河流域马莲河分流域农耕地景观所占比例维持稳定;③泾河流域中上游主流域年径流量逐年较大幅度地减少,下降速度达到每10年减少1.78m3/s。在泾河流域马莲河分流域,年径流和径流模数在过去30年中基本维持稳定,整个泾河流域年径流量逐年下降;④相应年份内对应的径流和降雨相关性极为显著(P<0.01)。在泾河主流域中上游地区降水每减少10mm,径流可能相应减少70×108m3,在马莲河分流域地区每减少10mm,径流可能减少110×108m3。在泾河流域,若维持景观结构的稳定,则径流的变化趋势会与降雨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景观结构的微弱变化会改变径流对降雨响应的变化幅度。在景观组成中,耕地景观比例的增加会显著减少径流。  相似文献   
90.
泾河上游固原地区的NDVI变化与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广猛  谢高地  甄霖 《资源科学》2007,29(2):178-182
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本文使用2000年与2004年250m分辨率的MODIS植被指数数据(NDVI),分析了泾河上游固原地区植被和降水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该区植被覆盖情况有较大好转,NDVI在0.2~0.4之间的地区减少了31%,而NDVI在0.4~0.6的地区增加了67%; 同时该地区的降水利用效率也有所增加,从平均0.53增加到0.65。原州、彭阳和西吉3县NDVI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从0.27、0.58、0.50增加到0.83、0.92和0.95。研究认为这种增加主要是由于降水在年内分布与植被生长配合较好,而不是由于退耕还林政策所致。分析表明当生长季内降水小于450mm时,NDVI随降水增加而增加较慢,当降水大于450mm时,NDVI增加较快。生长季降水量小于450mm的地区以草地为主,大于450mm的地区以林地为主。所以生长季450mm降水可以看作是降水影响森林和草地一个临界点,在这一阈值之上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应以还林为主,在这一阈值之下以还草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