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888篇
科学研究   19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77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意味着该课程的全面转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其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揭示了在传统体育课教学中被忽视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新课程实施合作学习的条件,并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合作学习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均已认识到,成人学习与教育在促进健康和幸福、劳动力市场、社会包容和共同体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全球公民一致认为教育是一种人权,自身也存在一种价值.成人学习与教育能给个体公民、家庭和共同体带来好处.成人学习与教育帮助公民在公民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变得更加活跃、多样性包容、更多环境问题意识.它还能促进从艺术到精神层面的文化发展,帮助公民在塑造社会的过程中更加多才多艺和足智多谋.我们有幸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亚历山德鲁·盖纳(Alexandru Gaina)博士进行了专访,分享其对成人学习与教育方面的思考与见解.亚历山德鲁·盖纳博士满腔热情地关注健康、幸福和跨领域问题,特别强调成人学习和教育在这些领域的作用,促成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协同解决全球关注的问题,实现共同目标.目前,盖纳博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成人学习和教育团队成员,其主要任务之一是组织第六届成人教育国际大会的中期回顾会议(Mid-Term Review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CONFINTEA-VI Mid-Term Review).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情报学作为计算性较强的人文社科学科,具备数据科学的特点,大数据相关技术能为情报学提供有效手段,因此,设立情报学取向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和扎实的情报学专业基础、掌握大数据处理技术及分析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促进情报学学科发展。[方法/过程]对国内外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模式进行调研,总结学科教育发展特色,结合国内的教学资源情况,设计情报学取向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结果/结论]情报学与大数据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情报学为大数据提供了基础研究方法,促进了多源数据融合,拓宽了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大数据为情报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研究方法,提升了研究效率、扩大了研究范围。情报学取向的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不可替代性。学科体系需进一步改革创新,设立更多紧密结合大数据与情报学专业的新兴课程,如文献大数据分析、用户大数据研究等,系统地培养学生将情报学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但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中的关联实际只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听话人的推理过程往往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为语料,分别从四个因素:先存经验的不同、对语境的不同评价、意向的动态变化性以及个体不同的凸显方法来分析汉语言语礼貌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15.
This essay analyses a politically tinged painting by Xu Beihong (1895–1953), a representative modern Chinese painter. He composed the work in 1949, just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 the New China. In this article’s discussion of the perplexing work, the author attempts to unveil Xu’s understanding of revolution a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politics, in relation to his difficulties in exploring and practicing art in the early Republic period (1912–1949).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ainter’s mindset i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of the New China. She also tries to reveal that Xu’s art practices were restrained by the realities he was in – a crucial point to understanding his achievements and predicaments. As an artist who resisted the western modernism in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and who idealistically pursued the highest good and beauty through “realist” approaches and historical expressions, Xu’s predicaments interestingly reflect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revolution in China’s road to modernization, and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explorations into the core issues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modern Chinese paintings.  相似文献   
16.
Students who struggle with learning mathematics often have difficulties with geometry problem solving, which requires strong visual imagery skills. These difficulties have been correlated with deficiencies in visual working memory. Cognitive psychology has shown that chunking of visual items accommodates students’ working memory defici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visual‐chunking representation as a testing accommodation for improving students’ geometry problem‐solving performance. Participants were four third‐graders with difficulties in mathematics. An adapted reversal design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changes during standard testing conditions and accommodated testing conditions. During the accommodated condition, students were presented with visual‐chunking image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visual‐chunking representation accommodation improved students’ performance on geometry problem‐solving tasks, and an interview confirmed students’ preference for the visual‐chunking representation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日语当中的题述句,指的是由主题部和叙述部构成的句子结构,含有这种结构的句子叫做题述句。汉语从语用学角度也提出了主述结构这一类似日语题述句的句子类型。除了"は"提示句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提示方式构成题述句,本文从陈述方式角度出发主要对比研究日汉题述句的当中除"は"提示句以外的题述句的句子构造。  相似文献   
18.
设立教师教育专业,是指由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共同参与开办“教师教育 学科方向”专业,改变原来的学科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为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不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教育的实践看,开办教师教育专业具备了必要和充分条件。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必然趋势,教师教育必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这就需要改变教师专业的重点,增强毕业生从事教学的独特优势,这是教师教育专业的一个基本定位。教师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考虑教师教育专业双专业性质,把基础文化知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的基本结构,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19.
“字本位理论”的主要观点为“字”是汉语语法结构中的基础单位。汉字具有非线性单位性质,它以汉语音义结合的理据性为基点,在汉语语法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住。以字为本位,有助于消除古今汉语研究的断层,建立起古今汉语研究的共同轴心,形成方法论的基础,并使之推理成汉语语法一种独特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导出了沉淀滴定的终点误差公式。该公式把终点误差(TE)与溶度积或条件溶度积(K_(sp)或K_(sp)、终点偏离计量点的远近(ΔPB)、被滴物浓度(C_B)以及反应系数五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该公式的基础上,定量地得到了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的准确滴定的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