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1249篇
科学研究   277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36篇
综合类   117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9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提高师范生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高职高专师范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要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为重点,区别教育技术培养能力与信息技术培养,克服课程中的技术化倾向。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建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2.
概述了动植物克隆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以及该技术在动植物中的应用和发展 ,并就克隆技术对生物多样性及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大学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本文主要从词汇匮乏、句式单调、衔接不妥、内容空洞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强调大学新生入学伊始就应该在巩固原有英语水平的同时加强写作训练,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英汉差异,帮助学生掌握英文写作策略,扩大英语阅读量,训练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针对广东地区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本科辍学者,采用个体访谈形式调查、剖析辍学者辍学的心理动因,对辍学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深描,试图通过辍学者的个人体验和意义阐释,探求远程英语学习者的辍学原因。对访谈内容采用内容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本科学习者放弃学业的主要因素是:情感在场的影响、情感交互程度低、工学矛盾。本研究试图为远程教育实践机构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关措施,减少辍学人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5.
政治生态反映一个地方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环境的整体状况,综合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良性治理、树立良好地方形象、引领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证。政治生态的主要因素为人、事、制。建设路径,首先是建设一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干部队伍;其次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再次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6.
网络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有巨大的重塑作用.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彝族年的网络报道追踪调查,发现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网铬传媒的“显微镜”下逐渐发生着蜕变,这其中既有“因网络”而“变文化”的被动文化重塑,也有“因文化变”而“显于网络”的文化诉求.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开放性”与“文化资源重新配置”等特性,为各种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展示空间,成为各类文化的“自我抒写者”书写个人见解的新式平台,同时,增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网络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网络传媒可以帮助更广泛受众更深刻地理解、传播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某些少数民族文化之精髓无形中被消解殆尽,最后成为“象征的符号文化”.  相似文献   
27.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论述了对幸福的观点。从理性的角度认为,在善的体系中,那个最好的、终极的、自足的、最完满的、以自身为目的、最高的善就是幸福。追求幸福的生活体现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性,这就是人能够通过主动选择理性生活来过一种道德生活。他认为思辨的人生是最幸福的人生。从感性的角度认为,幸福的生活必然是快乐,这样他把人的心理体验、情感体现拉入到幸福中来,力图克服把幸福空洞化,体现了其理论的调和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8.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 :1.作为词 ,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 ,带宾语 ,词性为及物动词 ;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 ,词性为助动词 ,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在句中充当状语。 2 .作为语素 ,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 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 ;还通“贪” ,通“德”。  相似文献   
29.
针对初学者翻译的特点,通过较多的理论及实例指导实践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说明了翻译初期应该首先解决的两个关键性问题——一为初学翻译症即翻译腔;二为模糊症即未能了解立体交叉式的英汉对应关系,以便使初学翻译者提高翻译质量,深入顺利地继续今后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循环经济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基本概念的阐述,全面地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