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6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教育   13928篇
科学研究   2899篇
各国文化   84篇
体育   918篇
综合类   493篇
文化理论   436篇
信息传播   20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2263篇
  2017年   2181篇
  2016年   1666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573篇
  2013年   637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1397篇
  2010年   1524篇
  2009年   1006篇
  2008年   1290篇
  2007年   1844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961篇
  2004年   747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柔性管理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阐述了图书馆实行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并着重从管理者和馆员两个不同角度解释了其在管理和服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2.
郑章飞 《图书馆》2006,(6):75-77
本文介绍了《书院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揭示古籍文献数字化是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弘扬的现实意义,由此讨论古籍数字化应遵循的五个原则。  相似文献   
83.
分众分类:网络时代的新型信息分类法(编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针对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构建的要求日趋突出,主要研究了一种与传统分类体系截然不同的分众分类体系,分别对这一全新分类体系的思想来源、主要机制及其主要功能加以阐述,并分析了其未来在知识管理方面可行的企业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从分类主题入手 ,通过对《中国图书馆学报》等十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五年来的载文统计分析 ,探讨了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5.
中美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介绍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分析了中美两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并总结了美国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对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6.
基于“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及支撑平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基于读者到馆的“面对面”的服务, 到基于W eb 网上“一站式”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正在发生着变革——最终用户能更多地自主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 直接获得需求满足。这种变革昭示着用户与图书馆的时空距离都将不再是人们利用信息资源的障碍。本文介绍了基于“一站式”服务的内涵、实质、支撑平台及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7.
IA的底层信息组织与概念空间(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探讨IA自底向上(Bottom-up)信息组织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概念空间构建的原理、方法以及步骤,并举例说明其在医学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电子图书的特征分析,考察目前较有代表性的电子图书元数据标准,确立了电子图书著录对象的范围、著录对象之间的关系、电子图书著录对象确立的原则;并提出电子图书描述元数据方案。  相似文献   
89.
Summary Now more than ever good translations are proving to be vitally important to fulfilling Shoichi Noma’s mission of advancing go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ltures. With the emergence of dozens of world-class Japanese writers, the translators of Japanese literature have acquired a new significance and a new importance. No longer are they required to simply handle the language like an exotic and precious commodity but they must prepare a writer’s work to compete with literature from around the globe and let others understand the issues at their very heart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deed, the selection committee’s choice of Murakami’s Wind-Up Bird Chronicle is an apt example of how literature at its very best can span cultural divides to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of very complicated and important world issues. Written for Japanese to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devastation of war, it is a rare and timely book that confronts Japan’s experience head on. Ironically, Noma’s idea that books are silent ambassadors, an idea born from agony and defeat, so many years later is helping the world come together towards a unified vision of peace and understanding. “Literature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means of exchange between the hearts of people.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n, is the building of bridges so that all peoples of the world can interact in this way.” Ye Weiqu, Chinese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