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阐述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介绍关于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的三神代表性观点。指出在分析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时要着重明确两种关系,即专门研究方法与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方法的关系,专门研究方法与工作方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系统工程方法的研究中,存在着传统系统的工作方法和现代的工作方法。本文在分析系统工程的方法上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对信息系统工程方法这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非常重要,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直接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要想取得迥别前人的结论,首先应考虑如何在研究方法上突破前人.在分析权威方法利与弊的基础上,从个性化研究方法的使用、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比较方法的介入等具体层面讨论了目录学史研究方法的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互补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指出在图书馆学的研究中要注意方法的互补性,即机械观与系统论的互补、经验方法与理论方法的互补、思辩方法与实证方法的互补、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补。  相似文献   

5.
关键技术是指在技术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反映技术发展趋势并具有引领作用的重要技术。运用基于专利引文分析的关键路径方法、岛群方法和高被引方法以全息摄影技术领域为例对关键技术挖掘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比较这三种方法在关键技术挖掘中的作用及局限,在此基础上探讨将这三种方法相结合进行关键技术挖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张颖怡  章成志  Daqing  He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2):125-138
[目的/意义]问题和方法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散落在学术论文中的问题与方法进行有效组织,例如问题与方法识别及其之间的关系抽取,可挖掘学术论文中的隐性知识,促进学科的方法体系和问题体系构建。对学术论文中问题与方法识别及其关系抽取的相关研究工作的梳理,有助于把握该研究的发展趋势、发现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过程]在学术论文的问题和方法的挖掘方面,现有研究围绕4个研究点展开,分别是问题与方法及其关系定义、问题与方法及其关系标注数据集构建、问题与方法识别及其关系抽取的模型设计以及问题与方法及其关系的应用。本文分别对这4个研究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现有学术论文中问题和方法知识挖掘的现状。[结果/结论]分析发现,在问题与方法的相关定义中,较少结合科学哲学中的问题学等理论进行定义;在问题与方法数据集构建中,存在数据集重复标注的现象,另外,开源数据集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且一般为英语语料,中文开源语料稀缺;在问题与方法识别及其关系抽取中,现有抽取模型性能较低;有关问题和方法的研究不应止步于词语识别和关系抽取,需对挖掘出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式匹配的军事演习情报信息抽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军事演习情报信息抽取为突破点,采用基于模式匹配的方法进行演习情报的抽取.在信息抽取的不同环节,采用层次自动分类方法进行待抽取文本筛选;采用基于种子模式的自举方法结合领域词典进行军事演习组块识别;采用基于语料标注的方法进行事件属性模式学习获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特定领域内的有效性,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达到可应用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认图书馆情报学领域主要的研究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解熟悉,以在开展研究时能合理选择、灵活使用,确保研究质量。[方法/过程]对近2 000篇图书馆情报学领域的研究文献以及相关研究方法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方法的类分命名、图书馆情报学界主要的研究方法的确定、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和讨论。[结果/结论]研究方法应以数据收集法而不是数据分析法命名。图书馆情报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问卷法、理论研讨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书目计量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因而在选择使用时,既应根据具体研究课题及研究方法之特性,也要考虑使用注意事项,并尽量在同一研究中采用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以扬长避短,更有效地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教授创立模糊集合理论以前,精确方法一直是人类描述世界的唯一方法,这也就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广告创作思维定势:广告要准确、清楚、明白,广告表现必须力求精确。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建立在精确性和有意义性是一致的假设之上的。而现实的情况是,把复杂的模糊事物人为地精确化,势必降低所用方法的有意义性。精确方法并不是唯一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能够如实反映事物本来面目,按事物自身的规律处理问题的方法。广告创作,既需要精确方法,也需要模糊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云飞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9):135-142
[目的/意义]通过考察兰德公司在倾向评分方法上的运用及研究概况,总结该方法在因果推断研究中的一般步骤,提出其对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兰德公司研究报告与文献的调查,从发布时间、研究类型等角度分析倾向评分方法的运用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报告作为案例,总结该方法在因果推断研究中的操作流程。[结果/结论]倾向评分方法在兰德公司的情报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其运用中逐渐规范化、成熟化。该方法在因果推断中对观察性数据的有效处理,能够在情报学研究中拓宽研究范围,提高研究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是同源学科,它们共同关注社会信息交流系统,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与信息产品形成过程。与其他信息学科相比,它们以社会认识论信息为基础,强调以相关为核心的信息运动过程,更关注信息意义的社会构建过程。它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不同用户服务目标为基础的服务理念差异(图书馆的全民服务、情报的特定服务与档案的区别服务),以及由此导致的信息资源选择差异、信息序化方法及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整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整合必要性进行阐述,研究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整合的内外部环境,并结合整合案例分析国内外现状,提出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整合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研究情报学如何响应大数据语境提出的功能要求,在研究内容、方法及范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聚焦.[方法/过程]应用历史分析方法,梳理总结情报学应对纸介质信息爆炸时在文献选择、内容揭示、服务提供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应用规范化方法分析大数据时代对情报学在服务对象、信息获取、信息序化和决策支持上的挑战,基于情报学的三维范畴描述讨论情报学在信息发现、信息序化、信息服务、信息技术与信息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新研究取向.[结果/结论]大数据时代,情报学既应坚守历史演化所积累的学科特色,也应积极响应时代挑战,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4.
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纲 《情报学报》1999,18(4):335-341
本文阐释了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改进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和途径,进而系统地分析了信息生产、信息市场的有效性以及信息产业的政策目标和结构调整,从总体上构建了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应当提高科技期刊信息的有效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陈菁 《编辑学报》2003,15(2):90-92
阐述科技期刊信息有效性的基本特征,介绍提高科技期刊信息有效性的一般方法。认为提高信息有效性的关键是强化信息意识,注重信息思维,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论信息素质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05,自引:0,他引:10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的素养。信息素养人是那些懂得如何组织、寻找、利用信息的人 ,是会学习的人。信息素质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是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 ,是培养科研素质的基础和学习、择业的导航员。参考文献 7。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及信息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省企业信息意识、信息资源保障状况、技术创新信息需求和信息利用现状的调查,表明传统媒体虽仍是浙江省企业获取技术创新信息的渠道,但已不再是主导性渠道.  相似文献   

18.
信息素质教育之教材建设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鹰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26(3):13-15,68
以美国主要信息素质定义和信息素质教育标准为参照,提出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创作能力是信息素质三大核心能力,由此提议信息素质之教材内容主要围绕信息选择、信息检索、信息创作展开并提出了具体内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利益冲突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谋求各自利益的实现经常性地发生利益冲突。文章首先从法理学的角度对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利益冲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利益的法律层面即权利角度分析了信息权利冲突的原因是信息权利边界具有模糊性和交叉性、信息权利的滥用、信息权利具有相互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及解决原则。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nalytical overview of related literature published during the past decade on rural population's information needs and acquisition in China, with a view to informing the world research community and policy makers of what has been found about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the world's largest rural population and to promoting dialogue between interested researchers within and outside China. Results from related studies are summarized; major methodological features of these studies are noted;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major findings are critically analyzed. Although the results from related studies are not directly comparable due to their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methods and contexts, it is nevertheless possible to draw some common conclusions regarding the rural population's information needs and information source preferences. Related research has overwhelmingly showed that rural residents have an extensive range of information needs, with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market information, income generation information and policy information being the most needed; and that they rely very much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for acquiring both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for agriculture production. The primary objectives of most studies are pragmatic rather than theoreti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