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5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教育   7212篇
科学研究   1028篇
体育   739篇
综合类   695篇
信息传播   2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339篇
  2014年   468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718篇
  2011年   800篇
  2010年   808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815篇
  2007年   856篇
  2006年   737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我国正处于特定的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应调整思路,提升质量,扩展外延,以提高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02.
对模拟音频信号、多媒体光盘中音频素材以及网络流媒体音频素材的采集技术 ,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归纳 ,同时介绍了用作对当今主流音频格式进行相互转化的软件  相似文献   
103.
核心素养研究是一项基于学生发展的完整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对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路径进行深入阐述,可以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借鉴。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思考经历了由传统能力视角向整合视角的拓展,更加强调从现实情境中问题解决的需求出发,既关注素养的发展结果,同时也强调素养的形成环境或条件。在研究思路上,国际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逐渐由结果观取向转向系统观取向,把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和育人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系统地思考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问题。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建构主要涉及顶层设计、理论研究、实证调查、成果整合和效度验证等环节,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关联。未来研究应该站在系统观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同时需要更多纵向追踪研究为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框架提供证据支持,并把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贯穿各个研究环节的主线。  相似文献   
104.
用12种天然或经酶修饰的动物及人红细胞测定罗氏沼虾的血清和肌肉提取液的凝集能力,同时进行糖抑制、热稳定性、pH及Ca^2+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罗氏沼虾血清对鹤鹑红细胞的凝集效价比肌肉提取的高,且糖抑制、热稳定性、pH适应范围及对Ca^2+的依赖性都存在明显差别.表明罗氏沼虾血清和肌肉提取液所含凝集素的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105.
高职教学质量观与教学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教学质量观,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质量观,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控制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在先进教学质量观的前提下,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控制要从教学输入质量、教学运行质量和教学输出质量方面加以控制,并通过树立先进的教学质量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途径,实现教学质量控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6.
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着重探讨语用顺应对旅游翻译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译语的选择应顺应原语的内涵,在译入语的表达方式上作出恰当的选择,顺应语境才能避免出现信患传递障碍。  相似文献   
107.
根据三次样条插值的理论与方法,运用MATLAB语言,按照“分段鳊程,构造程序模块一组装程序,形成工具→测试工具→运用工具”的程序设计自己的样条工具。  相似文献   
108.
阐述琉球天妃宫的状况、天妃信仰传入琉球的主要途径,探讨天妃信仰在琉球受容的原因,并对天妃信仰在琉球的神祇功能、祭祀嬗变等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09.
民间教育传统与正统制度化的教育传统是教育传统的两个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三门峡民间教育传统中的非制度化教育传统和教育心理传统,所反映出来的望子成龙、重智轻德、重勤学苦学等特征和旨趣,与三门峡素质教育中重考试升学的现状存在必然的联系,要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就必须处理好民间教育传统与正统教育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近十几年来在国外发展迅速的互动语言学针对语言静态研究方法的缺陷,提倡通过对真实口头言语交际的动态分析,考察和研究人们日常真实互动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情况,探讨语言结构及其运用模式与互动交流的相互影响。我们认为,“互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修辞意义产生于表达与接受的互动过程中,同时对于考察书面言语交际中表达与接受的互动也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