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9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基于新浪微博开展信息服务的调查分析,探讨高校图书馆微博建设的内容和组织构架,提出高校图书馆建设微博信息服务平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江苏省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从资源、技术、服务、投入产出4个角度建立一套符合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图书馆特征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分配权重,建立数字资源评价与优选指标模型。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了以主动服务、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对参考咨询、学科导航、特色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消费结构是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各类消费资料和服务在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组成状况。从再生产一次循环的“终点”来看,一定的消费结构反映着供给系统已经达到的满足需要的水平和质量,从再生产的下一次循环的“先导”来看,一定的消费结构又体现着消费需要的新变动和新发展,为供给系统传递新的需求信息和动力。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战略任务和实现我国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因此,考察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是搞好计划经济,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指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存在的优势和实践盲点,指导学术期刊合理地开发和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归纳分析的方法,并运用编辑学与传播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理论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给出相关的建议措施。【结果】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在于可加快稿件查询进程,缩短出版周期,实现微信营销,这样的优势能否转化成学术期刊的办刊竞争优势,需要克服实践的盲点。【结论】学术期刊开发和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时应合理定位,重视编辑新媒体素养培养,加强图文信息处理,利用公众账号托管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编辑的新媒体素养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时代要求科技期刊编辑需具备能与之相匹配的新媒体素养。结合科技期刊的运营和编辑从业特点,以科技期刊编辑为研究对象,设计与新媒体相关的网络问卷,通过网络调查结果分析了当前科技期刊编辑新媒体素养的现状,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培养新媒体素养的急迫性、必要性,并结合期刊行业职后教育,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新媒体素养培育的途径,以期有益于提升科技期刊新媒体化运营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刘星星 《编辑学报》2013,25(6):537-539
拉丁语与医学关系密切,大部分医学术语主要源自拉丁语。一些编辑对拉丁语在医学中的应用了解甚少,例如:不清楚拉丁学名的命名原则,导致对其在医学期刊中的大小写、正斜体不分;此外,还会犯语法方面的错误,如将拉丁名词的单复数混淆,等等。因此,本文对拉丁语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在医学期刊中常见的错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
刘星星 《金秋科苑》2010,(8):371-372
分析竞争对手的分类,采用视觉图法来识别和确定竞争对手,从未来目标、假设、现行战略、能力等四个方面研究了竞争对手分析的内容,强调竞争对手研究首要任务是确定关键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9.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网络化、数字化水平不高,特色数据库形式单一,特色数据库维护和更新不够及时,检索系统单一和共享程度不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应遵循统一的建库标准、注意软件平台的选择、应重视数据库的实用性、注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特色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与建立数据库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新时代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我国19个典型城市采用面板数据和全局主成分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底层指标与科技(T)、资源(R)、环境(E)、经济(E)和社会(S)五个子系统的适配关系及权重,运用模拟仿真确定了最佳协调度模型,凝练了协调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子系统的特征,并根据模糊均值聚类法揭示了协调发展演化路径,最后分析了典型城市协调发展综合水平。研究表明:(1)城市协调发展总体呈上升水平,但发展短板和发展短视导致了"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问题;(2)城市协调发展具有"东部高-中部和西部中等-东北部低"的时空分异特征;(3)城市协调发展受资源、区位、交通、政策的联合影响,实现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进行动能转换与短板补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