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1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今年8月21日的《青年知识报》刊发了一篇题为《落榜不落志》的署名文章,其开头一段写道: 一位来自农村的考生,高考落榜后立即参加农业技术知识培训班,准备在农村大干一番,他以诗明志:“笋因落择方成竹,高考落榜不落志。”  相似文献   
32.
1.《六国论》第一题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来的?用这样的方式提出,有什么好处?两个问题由浅入深,逻辑层次十分清晰,但由于第一“问”出现了一个“都”字,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既然已经暗示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都”是用同一种方式提出的,那么还有多少辨析的价值?或许有人会说,没有辨析价值不等于说题有毛病,因为思维的开发既可以是求异,也不妨是求同。这当然不错,可问题偏偏出在“都”字用得没道理,按照课文第一段,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的提出方式完全不同。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以“先否定后肯定”的…  相似文献   
33.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其中的“怒发上冲冠”,中学语文课本注为:“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这是夸张的说法。”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极其愤怒。”安徽大学等十三所院校合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曰:“内心  相似文献   
34.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 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咒骂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会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相似文献   
35.
一、可能考虚词“其”文言虚词最需要注意从未单独设题考过的“其”字,该虚词几种用法的辨析是难点所在,也正是文言语感强弱的试金石。首先,“其”作代词用时要能区分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对于后者,还要能区分单纯替代人或事物的用法和表领属的用法。其次,要能区分作语气副词和作句中衬字(或词尾)的用法。至于“其……其……”配合使用,表示选择,也当注意一下。“其”字还有一种用法需要注意,即作假设连词“假使”“如果”用。二、文言翻译切忌望文生义文言翻译题采用主观表述形式,2002年是第一次,主要考查了宾语前置兼反问句式和省略介词宾…  相似文献   
36.
考题预测,稳定不变的(如基础知识题中的前6小题一般不会超出往年的范围,文言实词的考查也当以课本出现过的为主,课本未出现过且又无法猜读的必然会加注释,等等)没有必要再饶舌。这里主要谈可能发生变化的。文言虚词最要注意近10年从未单独设题考过的“其”字,该虚词的几种用法的辨析是难点所在,也正是文言语感强弱的试金石。首先,“其”作代词用时要能区分指示代词(那、那些)和人称代词(他[们]她[们]它[们]……[的]),对于后者,还要能区分单纯替代  相似文献   
37.
鲁迅儿时曾受教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书屋为何以“三味”名之?我们曾见到三种说法,兹略述简评于下。第一种是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介绍的。“三味”指读书有味,书屋后园的腊梅有味和桂花有味。其说将读书之“味”与梅、桂之香味搅合在一处,失之于牵强,故不大为  相似文献   
38.
信陵君窃符救赵》1.“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课本注:“[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此注对“赞”字的解释并不错,问题是介绍的“方向”不合语境。诚然,所谓“介绍”总是双向的,即向侯生介绍“宾客”的同时,...  相似文献   
3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是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王运熙语)。陈子昂具有  相似文献   
40.
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19世纪70年代普法战争为背景,当时法国在战争中惨遭失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洛林,法兰西人民深怀亡国之恨。作者将这一重大的社会历史题材和深刻的爱国主义主题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将这一场景谱写成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的艺术典范。关于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人们已经说得很多了,比如“侧面取景”、“以小见大”的选材艺术,比如“高度概括集中的典型化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