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也是一位“弟子盈门”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他曾发表过一些很好的见解,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值得我们批判地加以继承。《师说》是集中而具体地反映韩愈教育思想的名篇。  相似文献   
12.
变相重复发表--一种值得科技期刊界关注的现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万春 《编辑学报》2004,16(6):445-447
变相重复发表与传统意义的一稿两投和二次发表不同,由于来自期刊、编辑、审稿人、作者、版权、读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显得更加隐蔽.在总结变相重复发表的5种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剖析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关于减少并杜绝此类现象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一定量的物质溶解于一定量的水,求算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化学计算的基本题型之一.解答这类问题,要求概念清楚,如果简单地套公式计算,很容易犯错误,现将这类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硫酸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硫酸的消费量常作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 硫酸一直是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下面分类解析一些有关硫酸的探究性实验题,供参考.一、探究稀硫酸和浓硫酸的鉴别方法例1 某研究小组成员在讨论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案时,设计如表1方案:  相似文献   
15.
氨的性质丰富多彩,氨的实验室制法是典型的气体制备实验,历届高考都对氨的性质和制法进行了多角度的考查,氨是综合考试中重要的考点。本文就氨的还原性和制法进行拓展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电子式是中学化学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概念,但它却贯穿在中学化学的始终,联系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高考中也多次考查到电子式的知识.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电子式的概念理解不透,不能灵活加以运用.本文试图对电子式的知识做一归纳,以利同学们的复习. 1.电子式的概念 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就是电子式.理解电子式的概念,我们应该着重抓住“最外层电子”这个要点,书写电子式的时候,最外层上的电子不管有没有成键都要画出来,最外层上的电子失去了(形成阳离子)则不用画.  相似文献   
17.
Y型管结构简单,用途广泛,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很少使用,若能根据其结构特点,将其用于中学化学实验,可以设计出很多有价值的用法。下面介绍一组可以在Y型管中进行的化学实验。a.验证硝酸的强氧化性。浓硝酸和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是验证硝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用Y型管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使两个实验先后在同一装置中对比进行。实验时,先将铜丝伸入浓硝酸中,铜丝和浓硝酸立即发生反应,液面上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当NO2充满Y型管后,抽拉并转动铜丝,再将铜丝伸入稀硝酸中,此时铜丝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的NO气…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加权均值不等式推广了文[1]的主要结论,并利用推广结构对一组国内外不等式赛题进行了推广简证.  相似文献   
19.
敛和敛,字形相近,古书中往往混用。如《春秋左传》的“敛盂”,有作“(佥欠)盂”的;《荀子·富国》“厚刀布之敛”、《诗·大雅荡》“敛怨以为德”之“敛”,亦作“(佥欠)”的;有的词书径释“(佥欠)”为“敛”的异体字。其实,敛、(佥欠)二字的音、形、义都有差  相似文献   
20.
学习学习再学习——谈青年编辑成才的三个方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跨世纪的今天,青年人在各行各业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科技期刊编辑队伍中,青年编辑与日俱增.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期刊编辑部,随着老编辑的相继退休,青年编辑逐渐承担起技术骨干或负责人的角色.青年人的开拓精神和进取心,使得传统的编辑六艺中的编辑加工和校对工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事业的接班人,青年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笔者作为青年编辑的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