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15篇
科学研究   7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新闻评论是一种议论与新闻两种文体结合的边缘体裁。它源于议论文,在报纸以政论文为本位的时代,新闻评论重“评论”而轻“新闻”。随着全球新闻事业的发展,报纸逐渐由“以政论为本位”转入“以新闻为本位”,新闻性逐渐得到加强。新闻规律强调了新闻评论的时效性,要求新闻评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追求信息量,以鲜明突出的新闻性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性在新闻评论写作中的表现是,立论以新闻为主要根据,其他材料,包括取自于史实的材料,仅为旁证。  相似文献   
52.
53.
科研创新团队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构建关键在于优秀的团队带头人、布局合理的结构和科学的发展途径.高职院校应建立一套公正、公平、公开的向科学性、创新性含量高的科研成果倾斜的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双管齐下,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同时进行,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牲与创造性,提高学校整体科研创新能力,促成科研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54.
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考验。从学生工作的视角,以分析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特点为入手点,提出主导与兼容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并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为线索,从组织、思想观念、手段等方面探索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以“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为平台,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通信原理在教育教学和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给出几点针对教学环境和实践环节的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6.
婧子 《大学生》2013,(Z2):132
正我是个文科生,虽然不能说文采出众,但对古文和现代文的把握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到了农村,学听却成为我做的第一件事情。那是1月底发生的事情,当时我陪同镇书记、镇派出所所长、村书记一起到一户村民家解决他们与镇供电所关于电塔建造地理位置纠纷事件:这户农家认为已筑好的电塔虽建在距离他们家外大门20m远的位置,但正对自己家内大门,对他  相似文献   
57.
病历档案的所有权——共有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对病历档案的所有权归属问题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众多学者对此问题也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但仍没有形成定论.由此看来,病历档案到底归谁所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疑惑.本文将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8.
59.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在优雅从容的行走中,总有一些美丽芬芳饱满着我的记忆,绿了一个个乍寒乍暖的季节。——题记"哗啦啦",一阵清风吹过,一片艾草欢舞,骨韧而身柔。风伴着香气,吹开一片水雾朦胧的记忆。"那不是芦苇,是艾叶。"外婆笑着看着我,目光慈爱温和。儿时,我不愿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就喜欢天天和外婆缠在一起住在农村。在外婆的臂弯里,在外婆哄我睡觉时轻声的呢喃中,我体会到了浓浓的爱。  相似文献   
60.
博士生群体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普遍存在重科研能力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博士生科研精神日益弱化。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文化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该实验室以“激扬梦想 追求卓越”文化为精神滋养,励人以志、启人以趣、育人以规,助力博士生成人成才的做法,以文化引领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