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在竞技体育激烈争夺的今天,任何一种卓有成效的训练方法,如脱离有效的恢复手段,要取得成功,恐怕很难。因为,有效的恢复手段,早已成为运动训练科学化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将各种恢复手段相比较,采用药物帮助恢复,又是其中一种普遍而见效最快的方法。为此,从一九八四年初开始,我们对中成药“强力宝”(暂定名)进行了观察,国家体委药物应用小组把研究强力宝对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作为主要课题之一,经两年多的观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共一万二千多字,分三个部份:(一) 论胡正的短篇小说;(二) 论胡正的长篇小说《汾水长流》;(三) 胡正小说的艺术特色。限于篇幅,本期我们只发表该文的第三部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调查分析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入手,分析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阐述根据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如何对其进行教育管理的对策,应坚持的原则并提出比较全面的指导性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大学生毕业时考研深造和就业的不同需求,我们进行了学术型和应用型分类培养的改革,设立了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培养方案。学术型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优秀的科研学术能力,应用型则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这一改革,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重挑战古语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作为学校的支持保障系统的储粮备草的后勤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工作正是抓住这一契机,在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宗旨的前提下。深化改革,逐步向“小机关、多实体”的企业化、大服务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几十年一贯制的高校后勤工作都是福利型和无偿式服务,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校内部改革,新旧体制、新旧观念必然发生碰撞。学校后勤工作尤其是后勤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院正面临着由学历教育向继续教育转轨的阶段。作为教育学院的一个为教学和学科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为继续教育开展多种层次的、水平较高的服务。面对近几年馆藏建设大幅度滑坡的现实,我们感到承担为继续教育服务的工作,是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建立与对教师的印象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在高一年级的学生中,90%以上都有此反映。他们认为高中教师更应比初中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精练、幽默的语言,能使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很大程度上被激发,并在一段时间内得以保持。还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对化学实验感到有趣,这也是他们对化学学习感兴趣的原因之一。但这种兴趣的稳定性和永久性比较差,需要及时地加强和巩固。  相似文献   
19.
王世杰 《云南教育》2009,(24):43-44
“减负提质”一直是教学中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又要“提质”,这是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中往往把握不住分寸。如何才能“减负提质”,实现“减负”与“提质”的有机统一?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与实践着。要实现“减负提质”,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