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批评的误区     
批评的误区孩子偏食,家长们常常会埋怨说:"你这孩子,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的,哪儿学来的这么多坏毛病!"孩子们受到了训斥,泪水汪汪地感到非常委屈,但挑食的毛病并没有改掉。遇到这种情况,做家长的如果能一反常态,显得那么喜欢吃孩子不爱吃的饭菜,吃得还是那么津...  相似文献   
12.
给出平面机械波在介面上反射时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大小及有无半波损失的一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师专物理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教学能力培养的四个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世纪现阶段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就是要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加深对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执行党的新闻纪律的自觉性,更好地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  相似文献   
15.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其教学思想对我国现代大学教学有许多值得继承、借鉴之处。在分析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现状后,得出《学记》中"论学取友"思想对现代大学教学中师生、生生关系的启示是:充分体现师生间的主体间性关系和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共事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安全 《教师》2008,(4):52-52
以往的化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理论上始终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化学实验的开设情况并不理想,造成这一情况的因素很多,较普通的是课时限制、实验设备缺乏、教师经验不足和学生基础不适应等因素,而缺少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评价方式和体系则是最关键的因素。首先需从教学的主要工具——教材配套资源及教学评价机制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宁夏农村特岗教师挫折感现状分析发现,挫折感是困扰西部农村特岗教师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自实行"特岗计划"以来,挫折感对特岗教师的正常教学、教师职业的快速成长、职业态度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等都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根据特岗教师挫折感特点及成因,需要提出一些针对性消除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师角色冲突是新课改过程中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教师角色冲突对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和教学工作将产生直接影响。教师角色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角色文化之间的矛盾及冲突,主要是角色文化中价值之间冲突引起教师角色冲突,不同阶层对教师角色文化不同认识导致教师角色冲突以及外来角色文化与本土角色文化间的冲突诱发教师角色冲突。面对角色冲突,教师应加强自身对不同角色文化适应力,朝着专业化方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学科建设上的科学化、技术化和功利主义行为,影响了现代教育学的有效发展,因此,现代教育学发展必须以促成教育双边行为的合理性建构为目的,以生活化教育为主渠道,在生命实践教育中推动学科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任何学科体系都源于一定逻辑起点,逻辑起点范畴是学科知识体系萌生的开端.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是"教"之概念.是一个抽象、概括、贯穿于始终和高度形式化了的教育范畴.教育学开始于原初的教育范畴,形成于教育类概念的累积、分化与聚合,发展于对教育类概念的反思批判和综合性改造.因此,新世纪教育学的重生有赖于教育概念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