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0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303篇
教育   8239篇
科学研究   1402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913篇
综合类   702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915篇
  2010年   923篇
  2009年   868篇
  2008年   893篇
  2007年   913篇
  2006年   870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384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采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总结了数据库采购的策略、方式、流程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2.
基于角色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初始推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数字图书馆的角色出发,简要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基于其角色的知识产权初始推定.  相似文献   
73.
对学科馆员制度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艳 《图书馆论坛》2006,26(5):256-258
当前,对学科馆员制度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有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必要。文章对现有几种“学科馆员制度”定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学科馆员制度的真正涵义和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并论述了学科馆员制度与学科馆员工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彭前卫 《图书馆论坛》2006,26(4):8-11,7
主体性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关系是主体虚拟实践所构建的,虚构性是其本质特征。在从现实到虚拟转换过程中,主体的非理性冲破了理性的束缚,主导了主体的行为,造成了网络信息活动的失范。从主体性角度来看,防范网络信息活动失范,应从增加制度供给和强化主体理性着手,通过引导主体在网络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网络理性,以人的理性规范和引导非理性因素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75.
社会网络模式下的Web2.0电子商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当前处于热点的社会网络软件(SNS)的出现、发展和国内外社会网络(SN)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客 SN的企业专区电子商务模式,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汕头市区县图书馆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艳萍 《图书馆论坛》2004,24(3):140-141,167
从汕头市区县图书馆的概况、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为汕头市区县图书馆走出困境以求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7.
关于高校图书馆馆长选任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香萍 《图书馆论坛》2004,24(1):45-46,22
21世纪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的运作使得其学术性更为突出,其服务性更具特色。于是图书馆馆长选任问题尤为重要。时下,教授兼任馆长已经成为时尚。本文从专业、任期、素质等方面提出了21世纪馆长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78.
网络文化与图书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阐述了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全面分析了图书馆与网络文化的关系,研究了图书馆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图书馆应采取的相关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9.
从国内外六大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出发探析当前学科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发现,当前的学科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科投入要素的评价或基于学科产品的评价,在其主导下的一流学科建设也表现出"粗放型"的学科生产投入要素建设和"学术GDP"导向的学科产品建设两种错误倾向。学科建设本质上是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一流学科评价本质上是评价一流学科的生产能力。走向基于学科生产能力的一流学科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科产品的有效性和学科的社会服务问题、学科生产的投入成本和学科建设的效益问题、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80.
高等工程教育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大学需要从学科、产业、社会、人才成长等四个维度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学习共同体。华南理工大学以高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为目标,以"4I"(交叉复合、产学研合作、国际化教学、深度工程学习)为路径,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