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网络为大众提供了表达的渠道,然而在网络表达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表达的现象。康德把理性划分为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实质上是网民的非理性实践。网络舆论主体结构失衡引起的认知障碍和洞穴是形成非理性认知,进而导致非理性表达的重要原因。平衡的主体结构是网络舆论理性表达的重要机制,主要包括官方舆论、精英舆论与民间舆论多元主体平衡参与;官方信息、精英信息与民间信息多元共振;官方话语、精英话语与民间话语的互构。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非理性表达指的是人在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感觉下意识等)的控制下所做出的语言或者行为。①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中,非理性表达则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非理性表达指的是人在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感觉下意识等)的控制下所做出的语言或者行为。①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中,非理性表达则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网络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网络伦理作为在网络信息活动领域产生的一种新型伦理,对维系一个民族的社会秩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网络信息交流活动存在的伦理失范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信息活动失范的根源。提出了网络伦理修养是解决伦理失范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网络传播中出现了较为鲜明的后现代伦理特征:道德主体的虚拟化和道德语境的虚无感、道德中心的离散和道德权威的消解、道德祛魅的极化和道德界限的模糊以及道德行为的非理性化等,从而导致网络社会出现大量道德失范现象。本文在对网络传播中后现代伦理特征的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应确立网络道德的实在性,以话语共识协商法建构道德新范式,并树立网络生态伦理观,以责任伦理规避网络伦理中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6.
汪慧 《大观周刊》2012,(34):33-33
认识活动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认识的深入发展,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在认识活动中对非理性因素重视的原因、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及对非理性因素消极作用的引导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求达到对非理性因素的正确认识,促进认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信息组织中,从理论到实践都十分强调信息组织者的主体观念,其信息产品往往体现信息组织者的某种意旨。现代信息组织者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由于工具理性、商业理性的盛行而逐步丧失了主体性。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组织者与信息生产者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对于信息用户构建知识系统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认识与重构信息组织者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网络舆论在"后真相时代"中的失范现象。通过对个案的梳理分析表明,在后真相时代公众意见和网络舆论的表达路径和指向,具有深层次、多方面的生成根源,该过程深刻地体现了"后真相"时代中网络传播的情绪化、社交化特点,同时也暴露出网络舆论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信息失真、主体失落、非理性与群体极化、网络暴力与舆论审判等。对此,网络舆论的规范需要从媒体、个体、传播环境和传播技术多个角度进行切入,以实现网络传播的高效性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舆情的把握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社会生活的主要平台。校园网络舆论空间因其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舆论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方式的互动性,作用变得日益强大。但校园网络舆论空间仍存在着舆论参与主体不具有代表性、网络舆论主体责任与权利不对等、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网络言论统一性不强等问题。因此.要采取建构理性的网络舆论文化、把握引导校园热门话题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性、构筑高校管理者与大学生协商交流的网上互动通道、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空间伦理道德建设等措施.强化对校园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从"孕妇之死"事件看网络舆论的理性化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是公众意见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由于网络媒体"把关人"作用的减弱和信息来源的复杂性,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偏激和非理性的现象,不仅污染舆论环境,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应对其进行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政府信息资源利用与政府门户网站的关系,分析政府门户网站对政府信息资源利用的影响,以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为例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合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利用目前所存在的信息利用环境缺乏、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等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谈高校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了解和分析重点学科建设状况及其基本信息,分析重点学科文献收藏及用户情况,了解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现状,在文献采集上则要突出重点、拓宽渠道,这样才能真正地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探讨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资源共享的主体 、客体、模式和保障策略,为网络信息生态链资源共享提供指导,以促进网络信息生态链节点的协同发展。[方法/过程] 在总结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信息生态理论、资源共享理论,采用逻辑分析方法,首先探讨网络信息生态链资源共享的主客体范围及选配策略,进而提出网络信息生态链资源共享模式和保障策略。[结果/结论] 网络信息生态链资源共享主体范围可以是同位节点、异位节点或各类节点;共享客体包括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和无形资源;主客体选配应充分调研资源共享需求,合理确定资源共享的范围及规模,慎重选择资源共享伙伴;资源共享模式有整合式、委托式、租借式、交换式4类,每类模式都有多种具体应用模式;应培养共享发展理念、完善共享规章制度、健全共享协调组织,以保障网络信息生态链资源共享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变化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期刊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包括读者对期刊的需求与利用、期刊收藏的范围与方式、信息服务的手段与水平以及服务理念的变化等四个方面.为了应对新的形势,图书馆期刊工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期刊文献工作规划,改革期刊管理体制,进行读者服务创新,同时还要提高馆员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中文系教师信息行为之研究:以辅仁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学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起源很早,但直到1975年后人文学者的信息需求才开始受到注意.本研究探索中文系教师之信息需求、信息寻求以及信息使用模式,也希望了解随着科技进步,数字化与网络化的资源普及,中文系教师的信息行为是否也因应大环境的不同而有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中文系教师极为重视一次资料,在教学上主要所需资源为教科书,而研究上主要所需资源依序为自己的、图书馆的、网络上的数据;其信息寻求渠道包括私人藏书、个人人脉、图书馆、网络/电子资源等,在信息寻求阶段最常遇到的困难是资料原文取得不易;图书与期刊论文是中文系教师最常引用的数据类型,且中文数据为最大宗;他们认同网络资源的方便性,但也强调其仍有很多错误,因此尚无法取代传统的印刷式资源.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资源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开―保密“性特点。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利。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循共享、平等和效率原则。政府是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唯一责任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实施主体。非政府组织可以成为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实施主体。采用市场化、社会化方式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应为考研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谷阵 《晋图学刊》2004,(3):17-18,33
近年来"考研"队伍迅速扩大,在高校形成了考研读者群,考生对考研信息迫切需求。高校图书馆是考研学生比较集中的场所,应多角度地积极为考生搜集、查询、提供各种考研信息,并且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为考生提供全方位的考研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工具”的图书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却呈现无限生机.公共文化空间体现的是图书馆的价值理性,长期以来这种理性被忽视了,然而当今社会却迫切需要图书馆价值理性的回归.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具有平等性、公益性、开放性、人文性等文化特质,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需要重视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作用,重视开展各种读者活动,重视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学术期刊的广告优势、学术期刊广告的作用与价值、国外学术期刊界的经验、图情专业期刊的独特商机、学术期刊广告经营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图情专业学术期刊与广告经营的关系 ,回顾了《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创刊以来的广告经营活动 ,对广告信息的数量、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和所体现的深层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和健康信息素养值得关注。[方法/过程]在浙江嘉兴市图书馆和黑龙江大庆市某社区招募80名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和准实验法探究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现状,以及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学习干预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其甄别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结论]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偏低,特别是在信息内容甄别上。学习伪健康信息特征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甄别能力。健康状况、健康信息关注度、总体社会支持、图书馆及老年大学活动参与度,以及学习干预显著影响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提升。政府、社区、图书馆等需要加强老年人健康知识和信息甄别能力的干预教育,提升老年人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