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06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许多冬季项目都具有比较高的损伤风险,如单板滑雪、高山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等。如何帮助这些高风险项目的运动员应对运动损伤的挫折和康复治疗的挑战,是备战北京冬奥会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介绍了心理保障团队如何帮助一位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受伤运动员LGZ应对康复困难并重返国际比赛的心理康复历程。基于中国运动员心理建设系统,为LGZ的心理康复训练制订了三重目标:1)减少运动损伤的心理应激,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尽早回归正常的训练和比赛;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平稳的心态参加训练和比赛;3)提升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不断完善自我,促进终生发展。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历时1年的心理训练中,共对其进行了5种心理干预:提供心理支持、实施表象训练、开展心理讲座、制订比赛预案和提供心理咨询;还通过心理测试来监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并采用运动员个人评价、主管教练评价和竞技比赛表现来评估心理训练的效果。在为期1年的心理训练结束时,这名运动员逐渐克服了运动损伤所带来的焦虑,建立了伤后康复的自信,提高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平昌冬奥会上取得了她个人的最佳成绩,获得了冬奥会奖牌。这一案例提示我们“术道兼修”的心理训练具有一定成效,也带给我们许多反思。  相似文献   
82.
印象管理对成年女性健身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34名成年女性为对象,考察印象管理对女性健身项目选择、每周健身频率、单次健身时间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刻板印象和社会躯体焦虑对女性健身活动的独特影响。结果显示,印象建设、印象动机和印象觉知对女性健身项目的选择、每周健身频率具有预测作用,而对女性单次健身时间的整体预测效果不明显。其中,印象建设维度是预测女性每周健身频率和单次健身时间最稳定的因素。刻板印象和社会躯体焦虑对于女性每周健身频率没有独特的贡献,但对女性单次健身时间的预测具有独特贡献。结果提示,对女性健身进行干预应考虑印象管理的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83.
个人项目运动员自我设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青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8,28(1):22-26
自我设限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置障碍,为失败创造一个合理的借口,从而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我形象.通过两项研究考察了个人项目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一通过对来自不同运动水平和运动项目的187名运动员的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和整体自尊具有中等水平的负相关(r=-0.450,P<0.010),低自尊的运动员拥有更高的自我设限倾向;成就目标定向的主效应显著(F=3.104,P=0.028),高任务/低自我定向的运动员自我设限倾向低于采用其他目标定向方式的运动员,而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控制了自尊水平之后,运动水平不会对运动员的自我设限倾向产生影响(F=0.200,P=0.819).研究二以61名大学生运动员为被试,采用2×2组间实验设计,以自我设限倾向(高、低)和运动情境重要性(重要、不太重要)为自变量,自陈式自我设限行为为因变量,做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设限倾向的主效应显著,F(1,57)=19.381,P=0.000;情境因素的主效应不显著,F(1,57)=2.648,P=0.109;自我设限倾向和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了边缘显著性水平,F(1,57)=3.184,P=0.076,交互作用不客忽视,有必要进一步讨论.高自我设限倾向的被试在重要情境中表现出更多的自陈式自我设限行为,而低自我设限倾向的被试在不同重要性的情境中表现几乎无差异.两个研究中所使用的量表均有可接受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84.
中小学生身体自我和学业自我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身体自我和学业自我量表,对北京市23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在青少年三个重要发展年龄阶段,其身体自我和学业自我概念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龄与性别差异;2)小学高年级阶段是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上升阶段,随着学业自我概念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到中学阶段趋于平稳;3)女生身体自我概念各维度,其差异显著性存在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85.
可重复性是科学的重要特征。但这一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最近10年成为科学界的热点问题,被称作可重复性危机,改变着某些学科的研究格局,成为当代科学的重大主题和重大挑战,引发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体育科学领域也面临同样的可重复性危机的挑战,但此问题并未引起体育科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介绍了可重复性危机的由来,讨论了诱发可重复性危机的原因,包括科学理念原因,统计理解原因,以及研究实践原因。本文还从学术机构的引导和学者个人的努力两个方面讨论了提高可重复性的方法,包括学术机构的方向引导,学术期刊的发表政策,提前注册的逐渐推广,关注元分析研究,做好样本量规划,重视并报告效果量和置信区间,以及开展多国多实验室的合作。本文认为,关注并积极应对可重复性危机,有助于提高体育科学研究者的基本科学素养,并进而提高体育科学实证研究的成果质量和成果积累。  相似文献   
86.
张力为  王晋  张凯 《体育科研》2013,34(1):58-66
从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帮助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备战、参赛2010冬奥会的过程中,以自信自控为首要切入点,以集体讲座、个人咨询、主题研讨、生物反馈训练、主题参观、心理宣传等为主要形式,以心理测验、自我监控为监测手段,创造性地开展了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运动员解决了积极应对困难、大赛稳定发挥和提升认知水平(思想境界)三大难题。同时,在此基础上也开始思考建立以辩证思想和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以自信自控和自我发展为核心的、以培养和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为目标的系统心理训练模式。文章全面总结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备战、参赛2010冬奥会心理训练的研究路线、研究成果及心理训练体会  相似文献   
87.
从自我决定理论(Deci和Ryan,1985)角度解释心理疲劳,是近几年运动员心理疲劳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这一理论,假设自我决定动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并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研究检验这一假设.对225名现役运动员的横向研究发现,由自我决定动机指向心理疲劳的结构方程模型得到了数据的良好拟合,自我决定动机对心理疲劳3个维度均有可靠的负向预测作用.纵向研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冬训前、后为期12周的间隔中,对60名柔道运动员进行自我决定动机和心理疲劳的测验.结果发现,冬训初期的自我决定动机对冬训末期运动员的心理疲劳具有可靠的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还发现,冬训前、后动机自我决定程度的变化对心理疲劳的变化具有可靠的负向预测作用.这两点均说明自我决定动机对心理疲劳具有纵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8.
重点考察了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压力缓冲作用。共有28人(23男5女)参与了实验。采用2×2组间设计,自变量为压力和感觉寻求人格,压力有2个水平:高压和低压,感觉寻求人格也有2个水平:高寻求和低寻求。因变量为Stroop任务测得的色词匹配与色词不匹配的正确率(%)和反应时(ms)。结果:1)压力的主效应显著;2)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主效应显著;3)压力与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结论:1)压力对自我控制存在影响,即相比低压条件,大学生运动员在高压条件下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表现;2)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对自我控制存在影响,即高感觉寻求者比低感觉寻求者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表现;3)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具有压力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89.
摘要: 作为探索性研究,通过运动员心理疲劳组和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在完成对情绪刺激图片分类和无情绪刺激图片分类实验过程中的行为实验结果和事件相关电位实验结果的异同,来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对刺激图片分类过程影响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情绪刺激图片分类实验中,运动员心理疲劳组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相比,前组被试在心境状态上更多地表现为负性且差异显著;前组被试更多地作了中性选择且差异显著;在LPP(Late positive potential)(400-600ms)平均幅值这个指标上,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则在脑部顶区的左/中/右部都表现出正性显著大于中性,负性显著大于中性,正性和负性差异不显著;而运动员心理疲劳组在脑部顶区的中部和右部表现出正性/中性/负性无显著差异。在无情绪刺激图片分类实验中,运动员心理疲劳组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相比,两组在目标图片1和目标图片2的分类反应中,反应时和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在LPP(400-500ms)平均幅值上,两组在不同脑区的不同部位均未呈现出显著差异。结论表明,运动员心理疲劳影响情绪刺激图片简单分类的结果,不影响无情绪刺激图片简单分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以身体超重的对象作为被试进行实验,在进行生理测试的同时,对被试的心理方面进行跟踪研究,考察减肥活动对被试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身体自尊、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等方面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被试:共有12人参加了本次测试。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共计11人。其中男性5人,女性6人。年龄最小的9岁,年龄最大的34岁(平均年龄25.64±7.70岁)。被试全部志愿参加本次减肥活动,持续时间为45天。在对被试的调查和初次身体检查中发现,其中仅有1人坚持经常性的锻炼,而且该被试体脂百分比正常。其余均体重超重,体脂百分比超过正常范围,并且平时没有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