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49篇
科学研究   12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难以理解在被冲击物的水平方向上施加冲击物的重力来计算动荷因数。本文研究了不同水平静荷载的施加对冲击问题的影响,推导出水平冲击问题求解的通用公式,证明水平冲击问题与静荷载的施加方式及大小无关。若采用动荷因数法,需选择冲击物自身重力作为被冲击物的水平静载,才可得到教材中的结果。结合国外材料力学教材,介绍了水平冲击问题的另一种求解方法,拓宽了读者求解水平冲击的思路,并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凯 《辽宁高职学报》2004,6(4):138-140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高职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凸显出来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由此,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利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苏氏蜀学为宋学的重要学派、也是巴蜀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蜀学之成,始于三苏父子。就苏氏蜀学中的艺思想与巴蜀化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苏氏艺思想的形成与巴蜀化中的两汉先贤意识、杂学色彩、切人事重抒情、尚操守重节气、富异端色彩和反叛精神等关系至密,苏氏蜀学既孕育于巴蜀化之中,又为巴蜀化增添了无数光彩。  相似文献   
14.
受国家“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和“网络直销+实体展示店”销售模式兴起的影响,未来商用车物流配送模式将由传统自主驾驶配送模式向中转接力配送模式转变。借助车联网平台,采用中转节点接力配送并辅之于四方协同监管将会给异地远距离,多线路的商用车物流交付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李凯 《预测》1996,15(5):1-5,26
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李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当前经济形势的要点1.1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了去年的平均发展水平今年1~5月,GDP累计增长约10.1%,其中,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3.3%,分别与去年同期相近。同时,由于去年国...  相似文献   
16.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调节自己,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求得独特发展的.青少年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职高生在农村教育中又占有较大比例.在了解和研究自我意识的内涵、功能的基础上,分析农村职高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和问题,并探讨在农村的教育条件下如何塑造职高生健全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民主教育理念,可以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观察与推理和学习效果的评估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在对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提出一个由导入、发展和总结三个阶段组成的,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凯  马敏 《天中学刊》2011,(2):35-37
自由主义中立性原则是自由主义处理现代社会多样化与文化多元化所带来的各种良善价值分歧的核心原则。不过,自由主义对这一原则的理解是混乱的,平等论、怀疑论、自主论等理论对其证成也是不同的。而且自由主义中立性原则对现代性问题的回应实质上只能算是一种回避,并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所以,这就值得我们从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对自由主义中立性原则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李凯 《中国教师》2011,(8):53-54
<正>《论语·八佾》载,林放问孔子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孔子鼓励学生发问,就是鼓励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想与老师的思想碰撞。学生不发问,怎能体现出师生交流的过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