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运动中补充西番莲、奥华运动饮料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运动员服用西番莲、奥华两种饮料前后的运动能力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测定,发现这两种饮料能使运动员运动至疲劳的时间明显延长,维持血容量,使运动中血糖水平保持正常,并使血清镁离子浓度维持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杨则宜 《体育科研》2007,28(1):51-54
阐述了不同人群的亚健康问题及其危害,并就规律运动和合理营养在远离亚健康,防治疾病和抗衰老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为使运动加营养真正成为健康生活方式,在运动的科学安排和营养的合理化方面进行了叙述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HMβ与运动能力(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HMβ成为国际市场上最为流行的运动营养剂之一,而国内还比较光见,国外大量文献报道,运动人体使用HMβ可促进肌肉本积增长和提高力量,还可烯烧脂肪、增长耐力。此外,HMβ与肌酸、磷酸盐配合使用可增强功效,目前尚末见到有关HMβ副作用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肌酸的补充与运动能力(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则宜 《体育科学》2000,20(1):76-78,93
肌酸已成为最流行的能力增强剂。国外大量有关肌酸的文献认为,运动人体使用肌酸使运动后磷酸肌酸的再合成速度加快,力量和速度增强。肌酸使肌细胞通过水的摄取来促进蛋白合成率,从而改变体成分。肌酸同单糖一起使用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使肌肉摄取更多的肌酸。目前尚未见肌酸对肝、肾和血液系统功能的副作用和肌酸引起肌肉痉挛和损伤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5.
长时间运动导致低血睾酮的可能机制及其干预手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多研究证明,长时间高负荷的运动训练可导致机体产生多种病理或生理学变化,其中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常常表现为运动性低血睾酮,是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和疲劳消除延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迅速恢复体能和防治运动性低血睾酮的发生,越来越受到运动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辅酶Q10 —— 人类健康食品的新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则宜 《体育科研》2007,28(2):67-69
辅酶Q10作为一种维生素类的辅酶在人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就辅酶Q10作为治疗药物的用途和保持动脉健康、增强维生素E效果、提高运动能力、抗衰老等方面的作用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阐述了辅酶Q10使用的推荐量及安全性,并展示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补充大豆低聚肽对大鼠小肠上皮组织形态学和IEL的影响,观察大豆低聚肽对高强度运动后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灌喂水安静(A)组、灌喂大豆低聚肽安静(B)组、灌喂水运动(C)组和灌喂大豆低聚肽运动(D)组.大鼠在适应性喂养及膳食平衡1周后,进行实验及指标测试.结果:高强度运动后,大鼠肠道粘膜机械屏障出现轻微损伤和IEL减少,而补充大豆低聚肽后,与C组比较,D组大鼠小肠粘膜厚度增高33.36%(P<0.05),小肠绒毛高度增高12.91%(P<0.05),小肠粘膜隐窝深度增加32.84%(P<0.05),IEL增加40.96%(P<0.05).结论:补充大豆低聚肽可改善高强度运动后小肠粘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8.
快速增长的肥胖发生率正在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首要问题,而限制饮食能量摄入和调整营养素比例是控制体重的一个有效措施。高蛋白质饮食能够增加食物生热效应、增加饱腹感以及减少后续的能量摄入,有利于帮助减轻体重和改善体成分,而不会对健康肾脏、骨骼和心血管系统带来损伤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观察活性肽对离心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及修复的营养干预效果。研究方法:以大鼠离心运动为模型,分别观察补蛋白和补肽对运动后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补肽比补蛋白对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微细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且对其恢复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2)补大豆蛋白和大豆活性肽都可减轻抗结蛋白抗体染色脱染和增加抗波形蛋由抗体对波形蛋白的免疫反应分值的现象,但大豆活性肽的作用效果更佳;3)运动后,血清CK活性和MDA含量升高,CK在运动后24h达峰值,48h以后逐渐开始恢复,MDA在运动后24h达峰值,72h以后才逐渐开始恢复,但CK和MDA的变化没有相关性,补肽在24h左右就能抑制运动后CK活性的升高,在48h左右就能抑制运动后MDA的升高,而补蛋白在运动后72hCK和MDA的水平还不能恢复;4)运动后,尿3-MH含量急剧上升并在即刻达峰值,48h以后开始恢复,补肽比补蛋白对运动引起的尿3-MH含量升高的抑制作用更佳,且对其运动后的恢复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5)运动后即刻骨骼肌β葡萄糖苷酸酶含量急剧上升并达峰值,直至运动后72h仍没能恢复,运动后骨骼肌G6PDH含量明显上升,在运动后24h达峰值,直至运动后72h仍不能恢复,甚至还稍有上升;补大豆多肽能显著降低运动引起炎症反应两种标志酶升高的作用,但补蛋白对其变化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研究揭示了活性肽对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和修复有很好的营养干预作用,其机制主要体现在促进运动后微损伤的修复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血清肌红蛋白(Mb)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了体育学院男子篮球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血清Mb与CK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血清CK及其同工酶CK-MM在运动后24h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血清Mb和CK-MM3%在运动后即刻出现显著性增加(P<0.05);血清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I)在运动前后无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运动后血清Mb与CK及其同工酶是来自骨骼肌;运动后血清Mb、CK-MM3%变化可能是比CK及其同工酶CK-MM更敏感的骨骼肌损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