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国家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化特点及机能评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测定了在备战2002年亚运会赛前集训的国家游泳队12名男子运动员、14名女子运动员赛前训练期间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赛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的各部分机能指标随运动强度呈现不同的阶段变化,赛前1周基本调整至较好状态,提示备战2002年亚运会赛前集训的训练安排基本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高住低练"对运动机体血清补体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珂  冯连世  张缨 《体育科学》2006,26(4):62-64
目的:观察“高住低练”对运动机体体液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16名男性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高住低练”组每晚在模拟3000m海拔高度(氧浓度为14.2%)的低氧舱内休息,“低住低练”组在常氧环境中休息。两组在常氧下执行统一的训练计划,共4周。采用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实验前、第1天、2周、3周和4周后血清补体3、4(C3、C4)的含量。结果:“高住低练”组C3含量在第2周时明显升高(P〈0.01),第3周和第4周也明显高于实验前水平(P〈0.05),而C4含量在前2周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4周呈持续降低变化。“低住低练”组C3、C4含量在4周训练期间基本维持在一个较稳定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模拟3000m海拔“高住低练”4周,运动员血清C4有升高趋势,C3明显持续性升高,提示“高住低练”方式对补体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激活。  相似文献   
43.
应用血乳酸对拳击不同训练手段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生化指标对参加备战北京奥运会的拳击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方法:以参加备战北京奥运会的6名安徽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血乳酸指标对不同训练手段后的血乳酸值进行监测。结果:1)安静BLA赛前高于训练期(P<0.01);2)折返跑和打手靶后即刻BLA与全国比赛后有显著差异(P<0.05);3)400 m间歇跑、1对1实战、3对1站桩训练后,最高BLA与全国比赛后即刻BLA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拳击属于以无氧供能为主,兼有氧和混合氧供能为辅的项目;2)400 m间歇跑、1对1实战和3对1站桩是专项对抗能力训练的有效方法;3)折返跑和打手靶对提高专项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并构建即时体能评价坐标,为科学化训练和竞技能力的判断提供参考。方法:从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力量素质3个方面选择能够评价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体能特征的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1)有氧能力指标:VO2max平均值50ml/min/kg,3 200m跑平均成绩14min19s,二者显著相关;2)无氧能力指标:最大无氧功率均值为7w/kg,400m跑平均成绩1min11s,二者显著相关。各级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全运会冠军部分无氧能力指标是本级别最好的;3)力量素质指标: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腹背肌肌力在各级别没有显著差异。各关节肌力与硬拉、深蹲、卧拉、卧推、抱蹲、20″布人过胸、20s布人提抱、20s布人反抱以及20s散手技术显著相关。全运会冠军有部分力量素质指标是本级别最好的;4)绝招技术的发展要以相应的专项力量为基础;5)体能排名与运动员的成绩和比赛表现呈现出一致性。结论:运动员比赛需要的体能是一种与专项适应的综合能力,对运动员进行体能排名,有助于判断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45.
高原训练及其研究现状(待续)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自本世纪50年代,国际上已经注意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开展高原训练以及对它进行研究。高原训练即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但在运动实践中,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能力,一直存在争议。运动生理学家也对高原训练引起机体产生的某些生理学适应性变化,进行了大量的人体和动物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本文从训练学及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对国内外高原训练的发展情况及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测定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上、下肢等速力量和血中肌肉生长抑素含量。方法:以血乳酸为监控标准。结果:减体重运动员实验后体重下降显著。减体重组运动员60°/s肘关节伸峰力矩显著低于对照组,60°/s肘关节屈伸比实验后则显著升高。减体重组运动员实验后180°/s肘关节伸峰力矩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后180°/s肘关节屈相对峰力矩比实验前显著升高。减体重组运动员60°/s膝关节伸峰力矩显著低于对照组,180°/s膝关节屈峰力矩显著低于对照组,180°/s膝关节伸峰力矩比对照组低,180°/s膝关节屈相对峰力矩也比对照组低。运动员减体重后肌肉生长抑素有升高趋势;实验后对照组该激素与体重和去脂体重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减体重组运动员实验后该激素与体重和体重指数之间有明显负相关。对照组运动员实验后肌肉生长抑素与60°/s和180°/s肘伸相对峰力矩有显著相关。减体重组实验后肌肉生长抑素与60°/s和180°/s肘伸相对峰力矩有显著相关。结论:自由式摔跤运动员限制饮食进行训练时肘、膝关节快慢速屈伸峰力矩与肌肉生长抑素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对机能评定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为了解我国优秀女子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比赛中的负荷特征,采用GARMIN705edge自行车专用心率表记录我国优秀女子山地自行车运动员比赛全程心率;方法:根据6名优秀女子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在2010—2011年8场比赛中的全程心率数据,采用Lucia的Trimp算法把比赛过程中的全部心率数据根据有氧阈心率、无氧阈心率计算出总Trimp值,以及分区的Trimp I、Trimp II、Trimp III值,同时,结合比赛成绩、赛道程度、对手能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冠军赛的比赛距离为22~36km,比赛时间为93.86±6.46min~103.34±15.03min,Trimp值为178.00±35.53AU~201.15±46.94AU;全国锦标赛和世界锦标赛比赛距离为33.7km、26km,时间为115.86±13.76min、116.46±2.06 min,Trimp值为232.78±31.20AU、236.07±2.74AU;结论:平均心率、运动时间、比赛距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Trimp值随比赛级别的降低,呈现下降的趋势,具体为:世界锦标赛负荷总量>全国锦标赛负荷总量>全国冠军赛负荷总量;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心率主要集中在有氧阈-无氧阈区间,混氧运动时间比例较大;在比赛的不同阶段,世界锦标赛中运动员途中骑行阶段Trimp>冲刺阶段Trimp>出发阶段Trimp,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中,3个阶段Trimp值相近;对比不同比赛、不同阶段的时间特征显示:全国锦标赛、世界锦标赛途中阶段混氧运动时间较长,开始和冲刺阶段无氧运动时间较长;在冠军赛中,开始阶段、途中阶段、冲刺阶段混氧运动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8.
49.
我国优秀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目的:探讨我国优秀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损伤易患部位、导致损伤发生的原因,以期为第28届奥运会的备战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研究对象:我国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摔跤集训队三跤(男子古典跤、男子自由跤、女子自由跤)的44名重点运动员(包括奥运会的8名参赛运动员)。研究结果:从运动损伤性质和种类来看,三跤没有明显区别,都以关节挫伤、韧带损伤和肌肉拉伤最为常见,其次为耳廓损伤和劳损;从运动损伤的部位看,女子自由跤与男子自由跤没有明显区别,损伤部位多发生于膝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耳部、肩关节和腰背;但男子古典跤腰背部损伤占第一位,其次为膝关节、肘关节;在三跤中,专项训练中发生的损伤最多;发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正确、慢性劳损和场地监督不够等;针灸、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其次为理疗、外敷药物、内服药物等。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国家击剑队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为教练员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反应、修订训练计划和调整训练负荷,保证运动员在大赛前机能处于良好状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国家击剑队2008年奥运会前体能训练和模拟比赛密集期,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国家队4个剑种18名运动员进行训练监控.结果:安静状态下运动员各测定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整个训练期间各组运动员Hb、CK、BU、T、C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显示出Hb、CK、BU、T、C结合使用可较好监控击剑运动员的机能状态,CK对运动强度敏感,而Hb、BU对运动量敏感;比赛前2周运动员T维持在较高水平,C有所升高,教练员对运动负荷的控制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