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82.
实行双学士学位制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我校从1985年开始的一项深化教育改革的措施。这种双学位制是在大学本科五年学制时间内,同时完成两个学科专业的学习任务,取得两个学士学位的资格,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一种在因材施教原则的指导下,从一批优秀学生中,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经过严格选拔,按社会需要及学科的交叉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制度,它既不同于只考虑国家急需、基本不考虑第一、第二学位专业的优化组合,更谈不上因材施教的“第二学位制”,也不同于主要以因材施教及扩大学生知识面为目的的“主辅修学位制”。  相似文献   
83.
学校适应是指学生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学校环境通过硬环境和软环境对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各指标(学业适应、关系适应和行为适应)产生重要影响。学校环境建设应在保障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改善软环境建设;创造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环境;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从而让学生达到良好的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8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对区域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文章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多年冻土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并对活动层厚度、地温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藏高原不同站点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活动层厚度增加,地温升高以及活动层底部土壤含水量增加。从区域尺度来看,1980—2018年多年冻土区降水和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这些变化可能是导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水文过程、湖泊面积变化和地表形变等的主要原因。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多年冻土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为冻土与水循环相互作用关系的机理研究提供思路,为寒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85.
为借鉴各国教育在与社会需求不断适应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谱”,本文仅根据社会调查的材料就“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谈一些看法。培养复合型人才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随之而引起的工业  相似文献   
86.
问题的提出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在其它运动项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研究短跑运动的方向大都是集中在高水平上,而对初、中级水平运动研究甚少。特别是高等院校短跑运动的业余训练,在研究的方法上只注意定性分析,而缺少定量分析的依据。因此,对提高高校短跑运动  相似文献   
87.
学风建设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养成优良学风将终身受益,沾染不良学风则一生受害。一个时期以来,对学生的培养从偏重知识传授发展到重视能力提高,这是人们对教育改革的认识的一大飞跃。但现在看来,还有一个学风问题。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优良的学风。知识、能力、学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事业上的成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因此,学风也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校1987~1989年的三年内,受到各种处分的有291名学生,其中,141人是由于道德品质方面  相似文献   
88.
89.
90.
画家们在创作之前大多先收集创作素材,再组织素材进行创作.但部分创作逐渐受到社会功利性质的影响,不再从创作本身的情感出发,反而为了迎合他人审美改变初衷,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不加审视,缺乏真谛.本文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倡导在创作中重现自然界之美与生活市井之美,融入个人真挚的创作情感,赋予画面最直入灵魂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