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尹恒 《科教文汇》2009,(4):224-224
当代法国思想界出现了以罗兰·巴特为代表的一批伟大思想者,他们都以哲学式理论批评见称,但是他们后期都同时转向了对理论言说或书写的背离,从而引发出一种罕见的“杂家”现象,但这些看似晦涩的“杂家”著述背后却潜藏着对人存在本身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22.
2021年12月29日是我下沉抗疫一线的第一天,我到社区一报到,就被分派到一线核酸采样点,成为"大白"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满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和由衷的自豪感.我的工作是为那些没有二维码的老人和孩子录入身份信息,为他们生成二维码.为了不影响后续采样,这个点位就要求一定要眼疾手快加心细.工作内容并不复杂,但是在昏暗的棚内戴上护...  相似文献   
23.
政府跨时预算约束是否满足——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总各期的即期预算约束可以得到跨时预算约束。由于债务项的存在,依据定义即期预算约束总是成立的。跨时预算约束要求经济单位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支出流现值等于收入流现值,这并不必然成立。对于个人而言,由于其寿命有限且缺乏永续借债的能力,理性的借款行为必然要求跨时预算约束成立,加总各期的即期预算约束就可以验证个人的跨时预算约束是否满足。然而这样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政府,政府没有可预期的寿命,也没有像个人那样强烈的贷款约束。理论上政府可以持续维持预算赤字,不断地借债还债以超然于跨时预算约束之上。然而在评价政府债务规模是否适度时,传统的国债负担率、债务依存度等指标固然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但是跨时预算约束才是政府债务行为的一个自然锚定基础。基于中国大陆1979-2004年数据的研究表明,与美国、我国的台湾地区不同,在中国大陆,政府跨时预算约束没有得到满足。原因可能在于:政府并没有主动地预测未来的财政收支和盈余,并把它作为确定当期债务规模的基础;一般投资者也很少考虑政府债务规模问题;由于在样本期内中国的政府债务规模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区间,政府的跨时预算约束问题没有引起政府和投资者的关注。随着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投资者可能对政府跨时预算约束问题更为敏感,对政府债务行为的约束力也可能会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24.
宋江在水泊梁山,论力气 抵不过李逵,论计谋“鬼”不过吴用,论钱财赶不上柴进,论武艺比不过林冲,可梁山的一百零八将照样尊称他为“大哥”,推他坐了“第一把交椅”。汉高祖刘  相似文献   
25.
尹恒 《视听界》2010,(4):79-80
速配相亲节目火爆荧屏,仅卫视就有八档之多,且均收视飙升,尤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最。而历来的娱乐老大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反倒屈居第二。比较这两档节目,我们就可以看到《非诚勿扰》是如何推高收视率的。  相似文献   
26.
新闻细节描写可以优化报道结构,也可以使新闻语言更为丰满。但是记者在进行细节描写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切忌因为疏忽大意或是知识面的狭隘而导致细节描写不当,使得新闻报道得不偿失。本文通过一些细节失当的案例,阐述细节描写适度的原则,以期给业界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27.
28.
通过调查与访谈,分析广东省青少年篮球后备队伍现状,对广东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探讨,以此揭示现代篮球竞技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广东省篮球后备人才提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9.
出手用力时的下肢发力是投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投篮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下肢适宜的发力是投篮时上肢协调、自然完成动作的保证,有利于手对球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篮命中率。本文将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投篮时下肢发力遵循的基本原理、发力动作的基本形式及其对投篮力量、出手速度、出手角度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0.
历史建筑遗址类博物馆是曾经见证历史,如今收藏历史的重要人类文化载体。古代建筑的纪念碑性使此类博物馆从历史、人文、艺术、群体记忆等各个方面介入到与当代的连接中去,与现代建筑中的博物馆间既存在物质共性又拥有其精神特性。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作为历史建筑遗址类博物馆,其探索实践展现了该类博物馆如何通过多维尺度创新展览体系,对城市、自然、建筑、与展陈的界面关系进行变幻性融合与艺术性再造,形成集合城市功能、人文美学与实验精神的新生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