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武术对手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物对手、人对手、新对手等视角对武术对手进行了文化透视。认为:武术对手演变为物对手时,其技击指标也转化为物化指标;武术的人对手被悬置,形成了陪练的象征性对手、对练的虚假性对手和单练的想象性对手;武术新对手的产生导致对手自我化和对手生活化倾向。指出:武术对手的虚化形成了矛盾的对手观;对手的文化演变,是武术对暴力的文明化的反映,其文化力源于中国的和平文化。  相似文献   
13.
口述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妇女史研究、知青史研究、革命史研究、民俗史研究等领域.口述史方法不论是在史料的运用上,还是在研究的方法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重要价值.运用口述方法研究武术的发展,是一次创新的尝试,也是获取武术习练者切身体验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国际著名体育出版社——美国人体运动出版社(Human Kinetics)出版了由中国武术九段、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邱丕相教授和美国体育科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总统体质与竞技体育委员会科学顾问的朱为模博士合著的Tai Chi illustrated:For greater  相似文献   
15.
摘要:量化指标为特征的知识中心教育使体育教育中学生越来越失去自我,成为数字表征的抽象人。在此“刺激-反应”话语下,学校武术表现出实践性本体教育缺失的“去中国”化异化现象。鉴于此,通过文献资料法、辩证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传承进行分析,认为:拳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话语的隐喻,传统武术以“拳种人-武术人-中国人”的教育模式,在生理身体、社会身体、心理身体教育方面实现对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而进行自我认同人化教育。当前学校武术要进行拳种的“内外、己人、身心”话语转换,以“己-人-己”路径进行精神培育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的育人,服从“学武术,做中国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摘要:射礼以其独特的竞赛文化形式承载了国家治理的政治使命与社会责任。从文化阐释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文化结构三层次理论方法解读和认识射礼竞赛国家治理的文化逻辑,旨在从竞赛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把握射礼在国家制度下存在的逻辑起点及其独特的人文内涵与智慧。研究认为:因“君与”,射礼从外显的“权贵圈与核心技术”、制度的“伦理化规则与等级化组织”、核心的“和谐理念与民族精神”三个层面构建了对权贵施行“在场”管理的竞赛文化,并在“君不与”后由地方乡绅承国家意志在射义儒家化、伦理仪式化、礼制符号化的“国家在场”话语中持续发挥社会治理作用,展现了以“君—权贵—乡绅—民众”为治理路径的寓“教”、寓“圣”、寓“德”于赛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分析武术套路技术的生成机制.认为:武术的想象最为典型地体现在套路之中,也塑成了武术想象的文化奇观.首先,作为需要想象的套路,有其丰富的源泉.其次,作为想象成果的套路,以门户作为阵地.从动作入手展开想象,丰富了动作方式,表现为动作技击用法的想象性解释.最后,作为门户想象的动力,其本质是门户的"求新立异",其支撑是人对自由的向往,其感染力在于"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18.
剑,首先从战场格杀进入人们视野,后来随着骑兵作战对砍劈的需要逐渐从军事前台退出,被人们移作他用.第一,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在王者对剑"天下"和"军权"的新解读中,作为权力的象征和控制的对象,剑成为王者的赏赐之物和权力的有限让渡.第二,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原先兵剑制作对硬度和韧性的考究,在达观贵族的佩带中转化装点的热情、形成"带剑"阶层和年龄的界定,并从不同装点和规定中折射社会地位.第三,进入社会生活的剑,兵剑实践形成的锋之刺、刃之斩技术,在武术入手中深化为"三锋四刃"的认识,建构了不同方法的技术系统,形成了"工行醉棉"演练体式;在大众手中成为砍病魔、挥心理阴影的健康道具.  相似文献   
19.
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武术教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青少年民族精神问题日益突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民族精神内涵和功能的分析,阐述了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武术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举措,以及应该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奥林匹克的复兴看中国竞技武术的奥林匹克之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运用虑较法、个案研究法等,从现代奥林匹克复兴的分析中,提出了中国竞技武术在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应该予以重视的一系列策略:(1)武术进入奥运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而应该是对武术全方位的更新;为此,一方面应发掘武术“和谐、和平、完美”的文化内核,另一方面要保持武术现代化“离异“和“回归”的合理张力。(2)把握武术本质特征,用“奥卡姆剃刀”对传统武术技击进行“削枝强干”式文化手术,并根据技术简化和规范的要求,寻求武术技击现代发展的新突破。(3)在武术全球化中应积极扬弃武术现代化中出现的异化——标准化和形式化,克服对武术竞技“裁判导向”认知方式的片面性,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观众导向”的武术发展新思路。(4)培养与武术全球发展相应的国际气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多方合作长期发展的武术全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