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5篇
教育   4471篇
科学研究   846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369篇
综合类   203篇
文化理论   41篇
信息传播   70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迫切需要从事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作为高校来说,文章依据以能力培养为主导模式,提出应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从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72.
回顾新生研讨课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探讨新生研讨课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提出构建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的课程体系,以期为中国高校开展大学英语新生研讨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3.
聂庆华 《甘肃教育》2014,(15):103-10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仅还原了数学的概念,明确了数学教育的目标,同时在很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如何开展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一、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入手,从教师提供的背景、图例中获取信息,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从而完成新知教学。在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既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激发  相似文献   
74.
2013年的高考全国文综历史试题让许多同学,甚至许多教师倍感不适应。在此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试题”进行简要分析,望能对在今后参加高考的考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5.
76.
以10道四级汉译英真题为例,分析考查了英汉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等方面的凸显差异。以期在认知语言学凸显理论的观照下,汉译英翻译能够从大量练习、死记硬背的过程转化为思考、融入、知己知彼、百学不厌的语言习得过程,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输送到世界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77.
<正>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行,素质教育课堂改革得以在义务教育中不断推进深入。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创新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么,为了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要如何改革传统的语文作业设置形式,进行创新设计呢?就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三种作业设置类型上进行探讨。一、观察型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设置观察型作业,可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在所教授的课文中,选出典型的观察型文章,让学生熟读全文并仔  相似文献   
78.
教育是国之根本。随着经济的腾飞,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市场对各类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便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9.
学会批评     
苏学兵 《高中生》2014,(11):57-57
批评要像春雨一样,既滋润枝叶,又不伤根系。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