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5篇
科学研究   68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文献检索课应增加知识产权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我国加入WTO后,普及知识产权知识的重要性。具体阐述了在高校文献检索教材中加入有关知识产权知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2.
赵莉 《新闻世界》2008,(9):29-30
众所周知.群众监督和报刊批评是所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极为关注并花费了许多精力给予研究的新闻学课题。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又注入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新的经验。这些新的思想、经验,又结合他关于真实报道、公开报道等原则的阐述把监督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在后期又强调把群众监督纳入法治轨道,给以后的政治实践和新闻实践以新的思路和新的启发。今天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我就我国的信息公开与公民的知情权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3.
丁海宴  赵莉 《现代传播》2001,(5):135-137
艺术中的“真实”问题,像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似乎说不说已无关痛痒。可转而一想,牙老了,却不掉,必有其不掉的道理。依我看,“真实”就是这么一颗“老牙”,不想不碰不痛,越想越碰越麻烦.麻烦的是,似乎搞不懂它究竟是个啥“玩意儿”。用句专业的话说,是“真实”的属性不甚明了. 往往,越说不清的问题,其实,说起来才越有趣.容易说清的问题,就容易让人觉得没味道。恐怕,这是我们要说的主要理由. “真实”,在影视理论和创作中,是一个时常被提及的概念,也是一个时常被讨论或辩论的问题。我无心引发或继续这些讨论.因为我觉…  相似文献   
154.
也谈激励     
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5.
都市报纸的竞争向来是报业竞争的一个主战场,由于近年来都市报纸的增长远高于广告市场的增长,在网络媒体的夹击下,这场竞争更是烽烟四起,整合和转型也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56.
赵莉 《新闻导刊》2007,(2):31-32
不少网络编辑抱怨他们的工作只是网站搬运工,枯燥无味没有技术含量。其实,粘贴—加工—组织—解读是网络新闻的四个层次。普通编辑停留在粘贴和加工的初级阶段,而高层次的编辑却走上了策  相似文献   
157.
本通过对大连轻工业学院图书馆中科技期刊过刊库乱架现象的认真观察分析.总结出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排架方法。  相似文献   
158.
赵莉 《网络传播》2006,(11):56-57
博客如何有效自律?其实早在木子美事件以后,“博客中国”就整理了一份《博客道德规范》,拟定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和公正原则、伤害最小化原则、承担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59.
一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在场中间比划投篮的动作,然后对我们说丢个篮球给他,于是全班20多个人每人都很殷勤地把手中的篮球向他砸了过去……  相似文献   
160.
赵莉  丁海宴 《现代传播》2002,(5):124-125
一幅插图① ,题为“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图中一只握拳的手伸出地面 ,另一只形似树枝的手 ,隐藏在树叶中。看上去挺有意趣。的确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事情 ,许许多多现象 ,甚至许许多多难以捉摸的心态 ,常常是被看不见的“手”操纵着。经济如此 ,艺术亦然。就艺术创作而言 ,所谓看不见的“手” ,显然是指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各种各样的概念、经验和模式。就像师傅带徒弟 ,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手把手地教 ,手把手地学 ,而是师傅多年来积累下的经验、想法 ,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尽管看不见摸不着 ,却时时左右着徒弟的行为和思想 ,甚至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