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时评,见于媒体的时事评述、新闻论说之谓也.当今的时评,可谓盛况空前(也可能是绝后):专栏、专版、专人、专笔……铺天盖地,大行其道. 时评,其母本是时事新闻的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62.
有这样一道填充题:侯宝林先生,是名()其实的相声艺术大师。而今天的某些笑星,则是徒有虚名,名不()实。上面这道题,如果填“副”字,公认正确。如果填“符”字,会公认为错误。为什么?这需要我们进行一番考察。新《辞海》是这样诠释“副”的:副……③符合、相称。如:名副其实。《后汉书·黄琼传》:  相似文献   
63.
︾□ 孙焕英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 ,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教科书中的名篇 ,千百年来为国人传诵。但人们对该诗的理解 ,尚有诸多疑点 ,本文拟作新的解读。  一、《木兰诗》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作品 ?木兰参加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传统观点认为 ,《木兰诗》是一部反侵略主题的文学作品 ,木兰是一个爱国主义英雄。诗中所写 ,是中原人民反击外来强敌的事迹。实际上 ,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该诗的本义正好与此相悖。《木兰诗》描述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发动的征战。有几点为证 :1 .诗中有“可汗大点兵”、“可汗问所欲”句。汗、…  相似文献   
64.
萨马兰奇在俄罗斯一声“北京”,中国人简直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了。儿子告诉我:在中奥成功的当晚去天安门狂欢的路上,他们居然将一辆被人群堵住的“的士”抬了起来,并且扭起了《红高粱》中的轿夫步!而车里的司机则高兴地伸出头来高喊:“我成了申奥形象大使巩俐啦——男的!”  相似文献   
65.
诗乐一家,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统。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文化。中国人最早的语言、文学、音乐,就是鲁迅所指出的原始人劳动时所发出的“杭唷杭唷”。这种“杭唷杭唷”,按我们今天的概念来说,可以称之为《举大木歌》、《抬大石歌》之类,应归属于号子乐体。这种号子,就是诗和乐的结合。由此,可以这样表述:诗乐结合,为中国文化之始。  相似文献   
66.
又是一年“两会”时,年年提问题,年年新说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7.
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已经是中国上下的共识。但是,这共识似乎并未成为共同的实践。有些地方有些人,似乎正在热衷于搞“依批治国”,建立一种“批治”社会。什么是“批治”呢?所谓“批治”,就是以领导人的批示取代国家的法律,作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让公众遵纪守批。或许有人会问:如今中国还能有这等事么?有。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今年初,沈阳市(也就是因“慕马案”出了名的那个市)一个私企老板报复杀害市土地局局长一案,在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一个公众关注的案件,也是一个依照法律要公开审理的案件。既然如此,那就…  相似文献   
68.
目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军校教学的培养对象、教学层次性发生变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也应随之进行改进,教育模式的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警种学院黄金系为例,结合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对军校任职教育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9.
孙焕英 《青年记者》2003,(10):29-29
华西村在2003年顺利地实现了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媒体大面积地报道,但多是一边倒地叫好,缺乏不同的声音,笔者试作揭示一二。  相似文献   
70.
一位搞科学的朋友到我家侃山.说到了近来出现立法是否提"伪科学"、中医是否属科学之争,他感叹道:"现在伪科学开始泛滥啦!什么'永动机'水变油',都出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