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21.
22.
2008年9月1日的开学典礼大会上.同学们打出了“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横幅标语,这标志着鹤壁机电中专“创建中职理想学校”已拉开序幕。在实践中实现它,不是一个人的创造.而是一个团队的价值追求。校长刘好增提出了“教育是服务,办学是经营”的理念。  相似文献   
23.
从1994年6月至1998年7月,我在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整整工作了4年。4年间,经历了香港后过渡期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它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也感受了亚洲金融风波对年轻特区的最初冲击。回到总社工作后,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香港的变化,尤其是传媒业的变化。现写下以下文字,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  相似文献   
24.
本文运用新闻框架和固定成见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了1979-2005年间我国大陆主流报纸媒体上的党员形象和经济/知识精英形象。研究发现,党员框架和精英框架刻意分离——党员避免被描绘为精英,精英亦避免被描绘为党员。党员框架滞后于时代要求,而精英框架获得优势表达。这并不符合时代赋予党员的新内涵,亦不符合社会现实。这一结论提示媒介,有关党员的报道应走出过度意识形态化的藩篱。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有机且符合逻辑地贯通了“形象”研究和“刻板印象”、“新闻框架分析”等理论,且对此做出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5.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前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皆聚焦于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上,即所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对数字鸿沟的这两个维度的研究,的确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数字技术的分布和应用不平等的社会景象。然而,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上的鸿沟,是否导致了人们知识上的鸿沟,却被研究者们忽略了;在当今信息社会,这直接关涉到个人与社区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到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鸿沟对社会的影响往往被研究者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且从未被纳入到相关研究设计中这一事实,本研究假设:(1)由互联网的接入差异可预测人们政治知识的获取,(2)由人们对互联网上政治信息的使用可预测其政治知识的获取,(3)互联网使用比互联网接入能更佳预测人们政治知识的获取。对一个在美国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再分析,结果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上述三个假设。本研究的发现为“数字技术的分布和使用的不公带来了不利的社会影响”这一论断提供了经验证据,譬如,知识沟便是这种负面社会影响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互联网接入而言,互联网使用对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有更大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接入日渐普及的今天,有关政策应对人们的互联网使用予以更多关注。此外,就传播理论而言,知识沟一方面可被视为是数字鸿沟研究的一个方向,是一个介于接入沟、使用沟和其他社会不公之间的中间变量;另一方面,借助于对数字鸿沟的研究,知识沟研究亦有了不断发展的潜能,在各种影响知识沟的因素之中,新媒介技术成为一个显著影响和型塑知识沟的变量。在这样的意义上,可将数字鸿沟理论与知识沟理论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26.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探究性学习受到教育各界人士的关注。语文探究性学习对传统语文教学有着极大冲击,在语文教学改革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通过对吉林省语文探究性学习现状的调查,指出了语文探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的利弊,并希望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更好地完善语文探究性学习这一新型的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27.
行动研究符合教师研究的特点,在推进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已成为县级中小学科研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的主要形式。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自我发展动力由缺失走向主动,教师眼中的“研究”在实践探索中转变,教师校本研究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也在寻求突破。而科研态度暧昧、研究行动淡漠、研究经费无着、缺乏政策支持是开展校本行动研究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8.
对环境民事责任无过错责任制度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大都把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其法理基础在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给受害人带来了损害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许多污染行为却并无过错甚至合法;传统民法过措责任原则难以对环境侵害提供充分、有效的救济,因而要求在环境侵权领域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同时,无过措责任原则的出现和广泛适用作为对过错责任原则的补充和修正,也是和20世纪法律由个人本位发展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并重的过程相一致的。在现代侵权行为法中,无过偌责任已成为一项基本归责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一起构成现代侵权行为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自由与责任之间——媒体人基于微博的信息生产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短两年间,微博不仅成为普通公众重要的信息沟通载体,也成为媒体人倚重的信息生产与传播平台.不少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进驻微博,开通官方账号;同时,传统媒体机构还鼓励记者编辑开设和使用微博.新闻从业者是活跃的微博用户群体,他们利用微博生产、发布和转播各类新闻和评论的数量和频率,远高于普通用户.  相似文献   
30.
张明新 《青年记者》2012,(27):13-14
媒体不仅要注重灾害发生后信息的及时发布,更要在日常报道中加强危机防范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防灾抗灾的意识和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