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白鹿原》正面审视了儒家文化,描述了这种曾经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化,在充满灾难与厄运的本世纪上半期社会,由自足、挣扎到变异、衰退的过程。白鹿原是中国村落家族文化组织的活标本,而村落家族文化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质,故此白鹿原家族文化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剧烈冲击下发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现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奥秘。作者在沉入本民族传统文化中寻觅精神资源的同时,显示了家族文化的负面性  相似文献   
32.
师颂     
颜敏  吴丽芳 《现代语文》2004,(11):33-33
当我们如愿以偿时,才会不由得想起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蜡烛”;当我们迈进成功的大门时,才会想起辛勤的园丁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当我们回忆往事时,才会想起是谁指引我们勇往直前;当我们相聚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时,我们谁也不会忘记那闪闪发光的“萤火虫”……  相似文献   
33.
天然饮料矿泉水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产物,其流量与化学成分都比较稳定.其中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与物质.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对人类的新陈代谢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4.
对话理论认为,阅读行为意 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一种对话 与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与交流 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 的。该理论强调重视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 独特感受与体验;强调教师要从 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课 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 的促进者,成为阅读中的对话者 之一。新课程背景下,强调语文阅 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正 是据上述对话理论而确立的。  相似文献   
35.
文章指出饮用水中含砷量高是内蒙古五原县发生砷中毒的主要原因,主要措施就是寻找低砷水,并提出了防砷改水的同时考虑采用物理或化学法降砷解决饮水问题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36.
在郁达夫的创作生涯中,南洋时期作为其创作和生命的终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研究者为何和怎样建构出一个他们所认可的郁达夫的南洋形象,需要寻找各自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等多层面的原因,南洋郁达夫也由此成为一个所指和能指不断漂移的符号,植入了星、马、印、中国、日本特定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空隙中,成为一则开放而多义的社会文本,具...  相似文献   
37.
王龙洋  颜敏 《中国出版》2012,(24):60-62
稿酬制度是近代文学发展中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的确立对中国文学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稿酬制度的确立与《申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申报报馆稿酬制度的形成,对报纸文艺副刊的繁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新文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38.
颜敏 《图书馆学刊》2012,34(12):38-41
介绍了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基本概念和组织模式,以松山湖区4所图书馆为例,构建松山湖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模式,并就此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39.
“人的觉醒”--论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全面地论述了新时期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潮,上半部分描述了人道主义复归的社会和思想背景,梳理了人道主义的一般涵义和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特定涵义,下半半部分人道主义思潮在学创作中的三种形态:一是直接就“革”遭遇发出的对“人”的呼唤,二是民间苦难的情义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三是从争取爱的权利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相似文献   
40.
课堂参与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基本表现形式。针对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的数量、深度和广度进行的调查,诊断出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的"伪参与"现象。只有正视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把各种教学艺术巧妙地加以提炼、糅合,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营造出一种积极、融洽、热烈的氛围,才能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上参与学习,从而实现"主动参与式课堂的有效学与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