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1篇
教育   456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从价值取向看美、英、日三国高校教师工资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美国、英国、日本三国高校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的情况。美国、英国高校教师工资制度的特点是绩效工资;日本高校教师工资制度的特点是按照年功序列进行工资分配。通过对比三个国家高校教师工资制度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学术标准还是市场标准,是公平还是效率,是引导功利还是保持人文理性的价值思考;强调大学应该坚持学术性,追求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指出了这三个国家高校教师工资制度应该突破的难点及我国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422.
境外对高等院校进行审核评估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一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分类评估方案项目研究中,南方课题组通过国际上三种评估模式的比较,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我国下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应当主要采用审核评估模式。由于我国的本科教学评估是一种院校评估,所以本文着重介绍境外对高等院校进行审核评估的经验,以供研制下一轮评估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423.
课程观转变受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除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还包括文化、意识形态、教育观的转变、学科的发展、人对课程观的认识理解、知识观的转变、不同类型大学的需求、本国的国情等诸多因素.其转变途径可通过三个层面实现,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定向、评价、调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424.
特色GP是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对日本高等教育由大众化转入普及化阶段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着眼于通过竞争机制来推动高等学校重视教育教学的改革,形成个性和特色,提高教育质量.这一计划实施以来,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特色GP被日本高等教育研究专家认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425.
跨国资本:对中国归国学术人才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影响、政府政策以及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海外学者回国的原因,力图通过对归国学者和本土学者在能力与贡献、国际联系、报酬和认可度、回国的比较观念以及短缺专业领域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客观地评估归国学者的“跨国资本”价值,并指出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归国学者所拥有的跨国资本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国学术机构中他们将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26.
21世纪大学校园的生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站在新世纪的大门前 ,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作为大学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也在构想着大学的未来。2 1世纪的大学究竟应当办成什么样子 ?我们很容易地就想到 ,未来的大学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未来的大学应当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未来的大学应当怎样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未来的大学应当如何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未来的大学学科该如何建设、未来的大学课程应当怎么设置……等等 ,这些构想无疑是重要的 ,然而 ,人们不要忽略了未来大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校园。校园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 ,校园不仅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现实的…  相似文献   
427.
房欲飞 《上海教育》2001,(13):16-17
本文从时代要求出发,对《高等教育法》有关高教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时期人才规格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28.
我国大学新闻教育与国内大的新闻环境联袂而动,虽然距今不到百年的历史,但也培养了众多的专门人才,为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国内经济整体运营态势良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入世”以来,我国以更加自信、积极、务实、理性的心态融入到国际社会当中,传媒业也正在与世界接轨。我国新闻传播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29.
独具特色的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牛津大学独特的学院制、导师制及其存在原因,并总结了该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值得我们借鉴之处:重视隐性课程的通识教育意义、真正的导师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高标准的要求、强调多学科的交流。  相似文献   
430.
前人曾说,高等教育既占据着创新的中心,又要保留超然世外的冷静洞察和对激进潮流的反省。培养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和经济产业界赋予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急切要务。同时,普及化的高教要求实现更广泛的学以致用,职业教育正被有意识地兴建成为成体系的“类型教育”。另外,建设通识教育,传承人文教育,巩固大学的立德树人与文化影响力关系到我们所能拥有的现代文明的质量。 高等教育应当以怎样的格局容纳不同的使命?遥想十九世纪末,纽曼为西方大学延续已久的人文理想做出了最雄辩的证言,那时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时代,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业,掀起了生产力、人口、社会面貌乃至国际形势的巨变。回溯过往,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处境中或许还可以看到一些历史的影子。 十八世纪后英国的土地收益锐减,许多地主和贵族将名下的土地变卖后投资到公司的股票和债券中去。上流子弟转而操持金融业,通过成为“银行家”将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传承下去。由于不再是土地的主人,而财富本身难以带来尊荣,这些“银行家”借助大学学历来巩固其显赫的社会身份,也打算从学校里习得绅士的文化教养和人情世故。活跃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银行家群体中约半数从公学毕业,进而就读于牛津、剑桥大学。同一时期,钢铁业企业家中毕业于公学的仅16%,上牛津、剑桥的只有9%。 虽然即将成为金融家的精英子弟对牛津、剑桥大学趋之若鹜,但牛津、剑桥并不注重金融人才培养。在那深深影响了纽曼大学教育思想的古老大学里,最重要的教育是培育理智、秩序、责任、忠诚、友爱等传统精英素质。城市银行家和政治家成了新贵族,他们在大学的博雅教育中受到文化陶冶,并建立重要的人脉关系网络。 直到工业革命后很长一段时间,英国政府对工程技术类高等教育的建设仍无所作为。当时英国大学里没有化学工业的位置,以至于率先以吕布兰法制纯碱的英国化工鼻祖马斯普拉特(J. Muspratt)不得不把手下骨干全部派去德国留学。许多英国企业家认为,得益于学校教育的系统化支持,德国化工业的竞争力更强,而英国的大学、掌握资本的金融家、掌握权力的官僚们却将技术与职业教育视为等而下之的道路。 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实现了原始积累的企业家积极投资理工职业类高等教育,地方政府也有意促成,一所所科学技术类市民大学(civic university)兴办起来,物理、地质矿业、化工、电机、毛纺织成为热门专业。伯明翰的梅森(J. Mason)斥资20万英镑,设立了梅森学院,吉百利、杜邦、通用电气等知名企业也一同参与投资。后来,几经扩容与升格,这所学院发展为伯明翰大学。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军用工业需求激增,理工院校进一步获得了巨大的投资。此类新高校乘着新兴产业之势崛起,终与牛津、剑桥分道扬镳。 从上述英国高教发展的历史片段可见,高校使命的变化总是与一个国家的特定发展进程联系在一起,对社会各个时期的发展需求做出回应。在高等教育的名义之下,技术革命开启的多重目标定位之间具有天然的张力。大学虽有其坚持,又不得不以新的平衡取而代之。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的同时,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成为引领创新的引擎。国家对高等教育机构拥有高度的规划统筹能力既是我们的特色,也是巨大的挑战。如何逐步实现高等教育的有序扩容,更加需要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