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1篇
教育   457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当前,关于高教国际化的研究章虽然层出不穷,但哲学层面的省思却甚为少见,有感于此,作对高教国际化的概念、动因以及实践中的一些矛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走进哈佛核心课程 --"历史研究"课程的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1989—1990年、1996—1997年和2001—2002年的哈佛核心课程历史研究部分为例,深入研究了课程的价值: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注重跨学科和多国别的课程设置和以专题讨论为主的课程实施等特点,并在比较我国大学普通教育历史学课程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3.
教育历来是与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从口口相传、结绳记事开始,人类的文化就不断地通过各种教育技艺延续下来。人类正是有了教育,才能快速地掌握先人的经验继续进步。教育之作为教育,变化的是它的内容和形态。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传道,从苏格拉底诘问式的对谈,到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标准化的班级授课制,我们的教育形态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天地,这就是虚拟空间的再造。  相似文献   
54.
一、高教市场是一个"准市场" 尽管市场一词常意味着完全竞争,但高教市场并非如此.相反,它在许多方面较为特殊:第一,由于高教具有公益性,高教市场中的卖方(高校)不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第二,高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并不以边际成本定价,甚至不以成本定价,而且,不同的价格难以反映教育成本及质量差别.第三,学生可获得的高校信息一般是不充分的,而且,由于学生一生只有一次购买大学教育的机会,很难通过不断地转学来纠正选择的错误.第四,某些院校可能有较多的赞助者,而另一些院校则没有,结果,同样服务价格有别.  相似文献   
55.
对于学业表现变化过程的考察指向本科教育质量这个目前被广泛关注的议题。以大学生投入理论为指导,使用教育部直属X大学的学生学业记录和跟踪调研数据,考察学生学业表现进步和退步的过程。对学生大一、大二、大三学业表现进行了聚类分析,从而将学生分为五类——持续优秀、中上等进步、中上等退步、中下等进步、持续差等。学业进步的学生大二到大三持续投入,并没有避免挑战性课程;学业退步的学生从大二开始松懈,相对回避挑战性课程,深度学习相对不足。学生大学期间对作业的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变化的核心因素。农村学生虽然更可能持续差等,却也更可能取得学业进步;这些学生虽然面临家庭背景劣势和学习方法不当的压力,却依然实现了学业进步。研究结果不仅对重点大学进行过程性学业支持提供了实证依据,也对基于学业表现变化进行过程性评价,并以此激励弱势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6.
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国内外不少有识之士都提出要“全方位”组建,以避免“近亲繁殖”,国外不少大学都有不留本校毕业生任教的远见之举。但是,在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近亲繁殖”的现象仍相当普遍,它有着错综复杂的背景,不是订个制度限制一下就能解决得了的。  相似文献   
57.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生教育层次的分析和与职业教育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其基本属性,并得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专门的知识属性和独特的职业性两方面的基本属性,并能以此为前提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8.
人类进入了人工智能的时代。有不少人相信并担心,人类用智慧所创造的智能,已让人类自身逐步陷入机器的控制。大数据掌控了人类的行动轨迹,算法和程序成为人类的重要生存工具,人终将被智能机器裹挟着前行。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人的独立性,如何摆正人与机器的关系,不使人被新工具所奴役,这是人类在这个时代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教育的重要命题。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类漫长的发展史揭示了人类进步的核心。人的适应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适应性的本质是协调与抗争,是一种置身于客体的主体创造。改变环境的过程,就是人的活动过程,并由此也改变了人自身。在这个过程中,人必定改变并重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工具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等。人类的适应性,外显为人类顽强的征服力和改造力,这种独特的能力帮助人类自身不断强大,但也由此导致了某种错觉,即人拥有作用于一切客体的征服性,人能改变或建设所有的关系——这种错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为了未来而准备”让很多人期望通过教育获得这种能力。事实上,人类真正的适应性是一种作用于自我的征服和斗争,所有的创新和发展,都是人类认知与经验的自我突破。人的创造,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成果,开启着自我保护和自我建设的机制,这种机制极大促进了人类的适应、发展、扩张,构成了人类的文明。对教育而言,不仅要传承和学习这些保护机制与文明成果,更多地还要让学习者反思人类在此过程中的代价和教训,尤其是作为社会人的责任。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既然是环境造就人,那就必须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去造就环境。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那他就只能在社会中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教育是人类社会可以创设模拟环境的实践活动。因此,教育的使命并不在于教给人们掌握应对的技能与方法,更不是教给人们记住某种知识体系的概念,人工智能终究会打破人类的局限,重新设置人类知识的储存、接受方式。当人类摆脱了传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时,教育应表现出怎样的存在意义?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地要把关注的重点从个体的能力转向整体的价值,凸显人类的独立性与价值性。 人工智能是人类进步的产物,将深刻改变未来社会的生产力要素。但作为一种人类的延伸功能,人工智能将导致个体人的极大分化。个体人的适应性不同,差异会逐步加大,如果人工智能使个体人的能力逐步弱化,这将是人类社会的退步。教育应该激发个体人的不同潜力,让人而不是智能机器成为支持社会多样性的基础。教育要实现人的个体关怀,让人成为社会的主人。约瑟夫·奥恩提出“防范机器人(robot-proof)”教育,就是指培养我们人类的独特性。 这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必定支持多样性的存在,但人类终究是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的社会,教育要引导人们构建一致性的共同价值。当前人类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建立仁爱、友善、公正、互助等价值观。这不仅是主体间的要求,也是主客体间的要求。随着人类创设的环境发生变化,人类面临的考验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对人类而言,很多问题没有地域与种族的界限,是人类的共同问题。技术可以多种,制度可以多样,文化可以多元,但人性立场应该一致。在由人类和技术引发的高风险社会,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关注对人的研究,让每一个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都能秉持健全的立场、科学的精神与独立的人格,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59.
在当今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高等教育传统的战略规划方法已不能满足大学发展的需要,而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技术值得借鉴。本文介绍了英国格拉摩根大学采用情景规划进行战略管理的原因、过程、方法及带来的思考,以期为国内高等教育战略管理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0.
国家质量教育标准是用以衡量教育组织达到某种程度或水平的质量或数量要求的规定,主要是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或优质的规定,具有标志、导向、甄别、激励、促进等功能。制定国家质量教育标准,是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的主要标志之一,也体现了国家整体的竞争力,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组织提高管理效率和绩效。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颇具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