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212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9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申启武 《传媒》2016,(8):21-23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中国广播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会在确立传统广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一方面,借助媒介融合的发展契机,通过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变革传统广播的节目形态,丰富节目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另一方面,紧随新媒体的发展脚步,充分利用传统广播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新媒体建设.  相似文献   
92.
张晋升  龚逸轩 《传媒》2016,(16):77-79
记者型主持人是集新闻采集、选题策划、节目编播制作于一身的节目形象代言人,是新闻内容一体化生产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多样化的节目传播渠道和平台的出现,推动了记者型主持人从节目生产向节目运营的角色转换,其能力建构也将成为影响节目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3.
94.
融合新闻不仅需要回到新闻本体,回应社会议题,同时也需要在叙事形态上有所创新,创设友好的用户体验,如此才符合社会化传播的逻辑要求。本文立足于融合新闻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文本形态,聚焦"一镜到底"这一典型的融合新闻叙事结构,研究"一镜到底"故事线上的多媒整合方式。融合新闻的"一镜到底"叙事结构,主要包含镜头位移、空间调度、场景推拉、界面引导四种类型"。一镜到底"的叙事,强调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元素协同对话,共同打造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流动的叙事时空。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老年群体信息传播技术(ICT)使用的学术话语展开框架分析,阐释了框架的建构及其背后的预设。分析发现,既有研究的话语框架倾向于将老年群体的"断连"(disconnect)行为问题化,强调数字融入的积极影响和断开连接的负面影响,并将问题归因为老年群体对技术的恐惧和新媒体素养的匮乏,呼吁通过文化反哺等社会干预策略让老年群体"跑步"进入数字化。本文提出将"断连"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探寻其中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丰富老年群体的信息传播技术使用的面向。此外,置身于无处不在的"连接文化"之中,应当营造一个对老年群体更为友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与语言环境,在公共生活中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  相似文献   
96.
刘晓阳 《东南传播》2020,(3):109-114
通过对B站、微博平台的30位非生产性用户进行深度访谈,本文尝试围绕愉悦、表达、展演三个方面探寻当前互联网语境下"被动受众"的身份认同机制,并勾勒这一群体的总体性特征。研究发现,互联网被动受众主要通过情绪排斥与品味区隔构建身份认同,同时流露出一种"精英情结"。而他们也正以此种隐密的抵抗方式,成为"文化民主扩大"进程中的沉默者、旁观者与仰视者。  相似文献   
97.
环境风险事件多发的社会背景下,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和公众如何搭建对话平台和协商渠道,是环境传播链条中接合实践的关键问题。在理论框架下,通过对几个案例的详细分析,整合关键因素,提出建构互动式环境传播体系的研究结论。其本质是最大限度赋予公众参与环境风险议题传播的机会,提高环境风险沟通的有效性和整合性,促使政府提升环境风险管理的根本能力。互动式风险沟通体系的提出,是环境传播研究中理论接合实践的关键节点,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8.
王志爽 《东南传播》2020,(10):12-16
2019年9月16日23时,台湾地区流行歌手周杰伦发布单曲《说好不哭》,一度引发粉丝"朋友圈屠屏"现象,其中"青春"成为粉丝中最具现象级的关键词。他们在宽松自由的粉丝文化创作空间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青春叙事",集中构建了一种属于"青春"的集体记忆。粉丝个人的成长、21世纪初期港台地区流行音乐的传播与其中媒介流变的复杂性、以及时代的总体印象是粉丝记忆的主要内容。在记忆建构上,周杰伦粉丝的青春记忆可以归纳为"情景记忆框架"与"语义记忆框架"两类叙述框架。在饭圈文化变迁与现代性困境来袭的宏观社会背景下,"青春"反复被粉丝提起,因为它承载了美好而温暖的回忆。粉丝在记忆的搜寻与提取中缓解了现实压力,在互动中获得了情感共鸣,以此应对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弥合理想与现实的裂痕。  相似文献   
99.
骆语诗 《东南传播》2020,(8):122-125
社会性别建构主义认为对于社会性别的认知是建构的、来源于人际互动。研究通过对广州地区青年男性的问卷调查,考察社交媒体、青年男性护肤行为与社会性别建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交媒体护肤内容的接触频率、形式、立场、呈现性别、传播者的身份和特质都与青年男性的护肤行为及其社会性别建构有关。这种社会性别的解构与重构是在性别平等意识、个体意识、消费主义共同作用下在社交媒体的"拟态环境"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0.
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将使亿万农民受惠,它有助于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然,"农家书屋"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到2010年底实现全国建立20万个"农家书屋"的目标,这其中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诸如后续资金投入如何落实,如何走出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路子,如何用有益的出版物吸引受众,等等,这些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尤其是"农家书屋"的受众开发问题,相关的探讨很少。事实上,"农家书屋"建成之后,如果不能真正吸引农民大众,就可能出现有报刊书籍而无人读的情况,从资源上出现极大的浪费。因此,把受众放在首位,用免费阅读擦亮公益性品牌,以有偿销售的经营性收入谋求可持续发展,是"农家书屋"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