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1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知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信息服务,对知识进行管理和对知识运用进行管理的学问,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质量,并创造出知识的价值能力和管理活动能力。参考献3。  相似文献   
2.
3.
一一般而论,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资源而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是高效率的表现,然而,对效率的认识在不同时代则各有侧重。通过对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在各个时代,对效率的认识在不断变化着。在农业时代,人们认为产出多似乎就是高效率,而获取更多的食粮的有效办法只有通过增加土地的数量,产量多主要与土地的多少相关,谁拥有土地多,谁拥有的财富就多。进入工业时代后,生产力中最重要的是机器,机器的使用提高了生产率,并使生产方式不断得到了完善,人与机器相互结合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社会财…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图书馆学专家张钦恩研究员的系统研究,提出张钦恩的图书馆学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图书馆学科学化;二、图书馆学哲理化;三、图书馆学伦理化。并对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网络化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深远是影响的,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我们既有的社会经济结构,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竞争对抗方式,形成了全新的社会生活空间--网络环境,网络再造明。  相似文献   
6.
诺思与马克思都非常重视路径选择在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但二者的思维范式却迥然不同。诺思从路径依赖角度论证不同制度下的行动者初始选择的差异,并认为是产权结构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决定和规范了制度变迁的路径。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把生产看作是历史的前提,人类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迁来决定的。马克思把革命和改革看作是实现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式,这一路径选择直接影响和改变着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关于渝川黔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三地正在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域设想为背景,提出了三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论题。对渝川黔三地联合搭建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意义、可行性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8.
海外抗战档案文献主要集中典藏于中国台湾地区和美、英、日、俄罗斯等国家的不同机构;它们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语种多元、载体多样等特征.其中,台湾地区的“国史馆”、“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美国国家档案馆、国会图书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及罗斯福总统图书馆等是海外抗战文献重点典藏机构;它们典藏的中、英、日文抗战版档案、报纸、杂志、日记、手稿、纪录片、地图等文献,蕴涵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9.
杨石华  陈卓 《出版广角》2019,(15):20-23
出版项目制作为一种以事本主义为中心的高效出版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出版单位中。以实施的时间跨度为依据,出版项目制可以分为短期出版项目制、中期出版项目制以及长期出版项目制。各种出版项目制之间的界线并非一成不变,可以相互转变。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下,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实施出版项目制,从宏观的内容导向把关、中观的内容质量鉴别、微观的编校印装优化来保障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表情包是遵循技术消费逻辑和视觉观看逻辑而生成的时代新宠,悄然改变着人们日常交流与交往的语言习惯。基于与技术同生共长的三次流变、与主流同向共行的收编与规制、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功能之问,从表情包主题表征之“表”性、传播情态之“情”性、内容包揽之“包”性中,审视表情包之表意、情境、包容所衍生的互动沟通、意义建构、身份凝聚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