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90篇
科学研究   8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6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1018篇
  2013年   729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959篇
  2010年   954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866篇
  2007年   618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教学背景 历年高考在评定每个考生的作文时,将感情真挚的以一等评分,感情真实者按二等评分,感情基本真实的评三等分,感情虚假的为四等,得最低分。可见,高考指挥棒在力指莘莘学子要“以我手写我心”,即写出真情实感。尽管如此,每年被评为四等的作文却很多,这些作文“不精不致,不能动人。  相似文献   
992.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强调个性化,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这次习作设计以趣味实验《钻纸》为题材,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相似文献   
993.
长期以来,老师们总是有个认为:三年级才开始真正的习作.所以在低段教学中重视了识字和阅读启蒙的研究而忽略了起步习作的训练.  相似文献   
99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主体的一种心理需求,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小学生的习作需要一般表现为:为避免遭到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家长惩罚,学生的作文就产生心理安全需要;在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有和父母、同学、老师、社会等交往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95.
看了赵本山小品《话聊》,深受启发。孩子们不愿写作文,关键是没有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啊。如果能在习作教学中试着和孩子们“聊”开作文,就能唤醒、激活学生的习作之泉。  相似文献   
996.
在一次记叙文写作指导时,笔者打破常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嘴巴的人像,学生们看到后都乐了,几个心细的学生悄悄提醒我:“老师,你忘记画嘴巴了。”笔者笑而不答。上课后笔者对学生们说:“谁有兴趣给无嘴巴人像添上嘴呢?”话音未落,同学们齐齐地举手,对这一活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数名学生还即兴做起了游戏,引来一片鼓掌声,  相似文献   
99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 【教学目标】 1.学生挑选学习本领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最有趣的情境再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998.
当前,习作评价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对于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习作,教师批改过于“细致”。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越俎代庖,按照自己的喜好,用“高雅”的改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加拔高。二是对学生写的周记或小练笔,教师更多使用的是评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批语。  相似文献   
999.
吕红 《小学语文》2008,(1):67-68
“介绍我自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教学的一个内容,其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轻松作文,拓展思路,使每个学生有的写,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000.
习作讲评课教师往往注重佳作赏评、师生共改和学生自改,几乎每节课都力求突出展示学生在材料选取、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习作成果,但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显得教学目的不清,甚至随波逐流,被学生牵着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