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472篇
  免费   1762篇
  国内免费   2404篇
教育   279559篇
科学研究   48154篇
各国文化   957篇
体育   16013篇
综合类   12993篇
文化理论   4052篇
信息传播   56910篇
  2024年   1424篇
  2023年   6037篇
  2022年   4257篇
  2021年   5843篇
  2020年   5897篇
  2019年   6234篇
  2018年   3379篇
  2017年   6031篇
  2016年   7597篇
  2015年   12720篇
  2014年   30753篇
  2013年   27388篇
  2012年   34435篇
  2011年   35995篇
  2010年   29932篇
  2009年   29063篇
  2008年   35023篇
  2007年   27514篇
  2006年   20576篇
  2005年   20866篇
  2004年   14009篇
  2003年   12185篇
  2002年   11657篇
  2001年   9731篇
  2000年   7345篇
  1999年   2971篇
  1998年   2009篇
  1997年   1844篇
  1996年   1599篇
  1995年   1264篇
  1994年   974篇
  1993年   610篇
  1992年   457篇
  1991年   291篇
  1990年   296篇
  1989年   29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新闻界》2020,(1):46-51
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模式制约新闻的传播力,新闻文本的意义生产研究容易仅局限于新闻文本本身,却忽视不同伴随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而伴随文本决定着文本意义的生成与解读。本研究以中美女主播"越洋对话"为例,分析其伴随文本对于新闻文本意义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其显性伴随文本预设新闻文本的表意角度,生成性伴随文本拓展新闻文本的表意深度,解释性伴随文本延伸新闻文本的表意广度,突破单一新闻文本表意不足的缺点,最终形成新闻报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63.
64.
65.
近年来,媒体技术发展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为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新兴媒体、自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使传统广播电视面临观众流失的问题,广播电视行业亟待创新与改革。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实际,就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开探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67.
《新闻界》2019,(6):10-16
5G技术是一项注定要改变世界、改变传播领域的边界、基点、要素、结构及其机制与规律的革命性技术。本文探讨了5G等新技术所引发的媒介范式的革命,考察了算法作为一种新媒介的特性,进而分析了今天的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强调必须用复杂性范式去认识和把握,而制度性的包容和必要的自由度是未来传媒发展的社会保障。文章以"微版权"的创新为例,强调互联网的"微革命"时代要求我们善于进行一系列的"微创新"。文章提出,解决新技术形式所造成的"信息茧房"效应的关键,不是对某个内容推送的个体提出过分的要求,而是重在完善社会信息供给侧的结构性多元与丰富。文章最后指出,传播学科未来发展的不二法门是建立在跨领域基础上的学科交叉与研究协同。  相似文献   
68.
69.
习近平新闻舆论观中蕴含着丰富的"五大发展理念",如创新为要论体现了创新发展理念;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论和统筹好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的观点体现了协调发展理念;正面宣传为主论、时度效标尺论、网上舆论引导论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国际话语权论体现了开放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网络群众路线的观点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0.
当前,我国的经济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也很迅速,我国急需尽快培训技能人才和提升技能水平,因为我国高技术人才的缺失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也难以进行。目前,需要做的就是以"好技能"作为培养目标,把四个要素作为出发点,暴露了制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还有考核体系,最终建立起一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岗位在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