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27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82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读完杨嘉教授的诗词选集,心头一直萦绕的是作品中那浓浓的岁月沧桑之情。杨先生的作品创作时间从1956年到2008年,跨度长达50多年,对一般人来说,这也差不多是一个人从开始识字读书,到最后年人耄耋的全过程记录了,可以说人生的最精华的一部分时间都包含在这里面。  相似文献   
42.
王子荣归     
宋佳雨 《当代体育》2008,(18):48-48
古老的慕尼黑奥林匹克球场,蕴涵着王者拜的气概和南部之星的荣耀。  相似文献   
43.
缔造一家百年老店、让自己亲手创造的品牌在未来长久的岁月里持续地熠熠发光,成为许多企业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正因为有了对美好愿景的无限憧憬和务实践行,才使得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但仔细深究起来,发现这其中也有可叹的一面,因为对百年企业的诉求有许多只是停留在企业口号层面,或者干脆仅仅是为了一时宣传的需要,根本就缺乏对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思考和深层认知。  相似文献   
44.
包天教授(以下简称“包”):崔老师您好!今天特意请您过来,一是请您看看外研中心这边的环境,以后多指导工作;也是为外研中心所办的《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杂志热点访谈栏目作个专访。您现在工作忙吗?都教哪些课?  相似文献   
45.
蒲团子 《武当》2007,(10):38-41
"三家相见"之"龙虎丹法",近年乃丹道界之热门话题。热门的实质所在,是论说者未能把其内涵展示清楚,使得想了解清楚者越发了解不清,又越想了解清楚。再者,因此丹法与异性有关,不仅涉及丹法的真伪正邪,也涉及伦理道德相关问题。见解不同,争论自不可避免。本文作者蒲团子撰文发表一家之言,是也,非也,也望丹道界见见智者各有陈词,以使最终能解开"龙虎三家"的谜团。  相似文献   
46.
推进职业学校""文化教育,要注重通过文化熏陶、舆论导向、课程渗透、活动领悟、实践体验路径。职业学校""文化教育应遵循多元化、多样化、隐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47.
在先秦时期的战争法思想中,""与"利"是一对时常冲突的价值要素。孙子是在战争之内平衡和解决"""利"之争的第一人。他继承了早期战争以"军礼"为指导和制约战争活动的""的价值内核,又在充分尊重其自身所处时代的趋利化战争现实的基础上,宣扬"兵,利也,非好也"的功利战争思想。孙子提出的具体作战规则对"""利"冲突进行协调,当二者不可兼得时,他则义无反顾地选择舍""取"利"。  相似文献   
48.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论语》中处处体现孔子的这种经济思想。孔子从""的角度出发提出"藏富于民"的思想来告诫统治阶级富民与治国之间的关系。""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同时孔子也把""的思想贯彻到经济思想的这一领域即"藏富于民"、"节用而爱人"等。通过这些简单而朴素的经济思想的背后解读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9.
黄玉霞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81-82,109
"学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在《论语》英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对""做出了不同的翻译。阐释学翻译为分析""学思想在韦利和刘殿爵《论语》译本中的阐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