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1172篇
科学研究   156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7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及其伦理学慎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的大田释放和商品化种植,在解决由全球人口数量激增和耕地面积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危机问题上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然而也引起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的全球性争论和关注。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出发,人们应该评价和接受转基因作物,应制订符合人类伦理道德标准的相应的程序来促进转基因技术扬长避短、健康发展,使其真正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42.
在18世纪经济迅猛发展的英国,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影响到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构建,感伤主义思潮随之出现。感伤主义文学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作家理查生和斯特恩深受当时诸多哲学家、伦理学家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在其代表作中或树立伦理道德典范,或剖析传递伦理道德观,劝善读者,成就了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3.
论教育舒适     
“使生活舒适”是伦理学自当有的价值祈向,对教育而言,“使生活舒适”的伦理学祈向至少表达了两种诉求,即“教育如何使生活舒适”和“如何使教育舒适”。“教育使生活舒适”的要务是引领人回归生活世界,寻找失落的主体性;“使教育舒适”即要克服教育中的“人”的空场,“缘人情”建构新教育,这种教育应是历险的、创造的、闲适的、自然的。  相似文献   
44.
可持续发展伦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四个过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宝贵思想,为我国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5.
生态道德教育是在生态伦理学指导下的一种生态教育活动.确切地说,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6.
47.
孔子和苏格拉底同为中西文明史上的先哲。“仁知统一”是孔子所追求的道德理想的特征,它与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在把认识论与伦理学相统一方面不谋而合,但二者在本质上也存在着差异。分析二者之间的同和异对于中西文化的沟通、融合、互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道家道教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规范。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传统伦理学相比,既有共通之处,也有独到之处。前者为它与当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互衔接提供了可能性,后者显示了它对丰富和发展当代生态伦理学的价值。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之间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深入研究道家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对建构和发展当代生态哲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9.
《斯科塔的太阳》作为法国新锐作家洛朗·戈代的代表著作之一,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意大利南部普利亚地区烈日当头、民风彪悍的独特风光,或斯科塔家族兴衰荣辱的跌宕历程,更为重要的是,在阅读之后这部作品给予人们的伦理启示和道德思考。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基点,分别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伦理意识等专业批评话语出发,深入探讨文本中主要人物在其生命历程中遭遇的伦理问题,以及隐藏在表象背后发人深省的伦理意义和文学价值,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通过《斯科塔的太阳》一书意欲传递给世人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50.
教授风采     
李建华,男,1959年生,湖南桃江人,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城市学院院长,中南大学哲学学科带头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南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