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3811篇
科学研究   162篇
各国文化   126篇
体育   105篇
综合类   252篇
文化理论   52篇
信息传播   39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何心隐的讲学生涯,多置身于师友圣贤之间。何心隐亦以讲学活动多有所遭际,并最终被逮而死于狱中,其弟子朋友身赴心隐之难者是大有其人的,唯以文献缺如,其人其事多已无闻。论文稽考相关史料,钩沉索隐,对此一段曾存在于天壤之间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所述。  相似文献   
42.
在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中,家族中只要有一个人掌握了某种实权,那么,他的七大姑八大姨九大舅十大叔以至于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都能得到好处,或者一个人人垂涎的肥缺,或者一块廉价的地皮,或者向政府部门供货的合同,或者一个工程的承包权,至不济也该是一个公费出国旅游的机会。好处可以形形色色,一一例举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此已经人人见惯不怪,不仅不以  相似文献   
43.
以鲁四爷为代表的封建儒家生死文化观与以"我"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知识造成了祥林嫂的"死",也使民间鬼神文化的存在陷入困境。将《祝福》引入中职语文课堂,以点带面,这不仅能让中职学生感受现代文学的语言魅力,还可以使他们初步了解中国的一些正统文化与民间文化,对他们价值观的确立具有不可比拟的参照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4.
孔子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整个思想理论定库中的核心内容是:人际和谐,遵循“仁爱”的原则;安顾治国,“为政以德”,坚持德教为先的原则;“有教无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进行道德修养,坚持螳,思,行统一的原则。搞清,学懂,借鉴并坚持实践这些原则,对加强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将起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5.
《考试周刊》2016,(67):138-139
儒家思想中包含丰富的廉政思想,孔子的安贫乐道、清廉不贪的价值观,慎独敬业、忠诚岗位的处世观,知耻有信、荣辱分明的人格观,为政以德、一身正气的政治观是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散发着无穷魅力。新形势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在廉政文化建设内容上,建立丰富立体的体系结构,突破单纯"以廉为荣"的基本思想,倡导多角度多维度的廉政文化建设理念;在廉政文化教育方式上,汲取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倡导因材施教的廉政教育理念;在廉政文化建设外部环境建设中,注重干部选拔机制建立,以良好的用人导向引领廉政文化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46.
从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起源出发,分析了儒法两家法律思想各自的缺陷,及对于封建专制主义的长治久安的影响,得出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法律思想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7.
文章以阐释孔子“和而不同”思想之渊源为切入,剖析了儒家学说在促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社会政治共识与多元文化建构方面的人文理想,而古代社会系统对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也正是建构相互宽容、相互依存、安定有序、共同发展的当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8.
孔子生平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相似文献   
49.
区分认知理性与实践理性是解读儒家性善论教育思想基础的前提。"性善论"是一种实践理性哲学的概念,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学意蕴,强调性善意味着人与物的区别,人的价值的凸显;强调性善即是对人的道德主体性的肯定;强调性善才可能确立"道之以德"的正确教育原则,才可能为道德教育定性。  相似文献   
50.
2016年是《中华大典》的收官之年.历经二十余年的辛勤编纂,《中华大典·法律典》已全部出版,献于世人.《法律典》作为《中华大典》二十四典之一,工程宏大,任务艰巨,编纂过程复杂且繁重、费时且艰辛,是一个重大的、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梳理《法律典》编辑出版的进程,总结《法律典》编纂工作经验,对于推动《中华大典》这一伟大文化工程的顺利完成,指导今后类似大型类书的编纂出版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