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85篇
科学研究   1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马晓伟 《良师》2010,(5):5-5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凯尔·梅纳德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被医生确诊为“先天性四肢萎缩症”。 在家人爱的抚慰下,梅纳德从不伤心,长成了一个坚强的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82.
汪江 《新闻世界》2010,(12):80-81
由3-业社会进八信息社会,消费者陷入了信息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广告同质化现象也日趋严重。于是,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尝试抓住时机,动用在资金投入和社会效应方面性价比更优的事件营销手段,来谋求市场的突破口。本文通过2009年杰士邦借助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事件巧妙地进行事件营销的案例,研究事件营销的起源、与其他营销手段相比的独特优势以及进行事件营销操作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83.
10天时间,一群原本素不相识的人,虽然对做公益几乎没什么概念,却改变了31个先天性心脏病孩子的世界,也改变了自己的世界  相似文献   
84.
纸质媒体有这样一个说法:吸引眼球.吸引谁的眼球?当然是读者的眼球.这说法是不是值得商榷?我觉得未尝不可以说值得.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对于媒体而言,便是以读者为本.  相似文献   
85.
家乡的那座学校便是矗立在净土之上的圣殿,那位工作兢兢业业、待人慈爱友善的梁老师便是那圣殿里圣母!童年令我追忆,尤其是青山秀水间的那座学校,最令我难忘。那是一栋很普通的木屋,檐角  相似文献   
86.
梁鸿 《当代学生》2013,(12):15-16
那个年轻的三轮车夫脸上突然呈现的"羞耻"让我很难过。那红晕在他脸上持久地存留,仿佛一朵无法凋谢的花。他的背影也给我一个坚定的拒绝。连续几天去二嫂拉车的地方,彼此之间已经非常熟悉,也多了一些了解。那个戴  相似文献   
87.
沈磊 《教师博览》2013,(6):61-63
<正>五脏六腑是什么,西医没有五脏六腑这一说,五脏、六腑是中医的说法。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耽、三焦。心心脏就是一个泵,不断舒张收缩。当心脏收缩的时候,血压是高压,又叫收缩压;心脏舒张的时候血液通过静脉回到心脏里面去,这个时候的血压是低压,低压又叫舒张压。常见心  相似文献   
88.
虚与实是文学艺术广为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虚,多指空灵超脱或引人产生联想、补充的笔墨;实,指真实具体的描绘文字。它们是一对矛盾的辩证统一体。“虚”并非是虚无缥缈,而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实”;“实”也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实,而是艺术再造的“实”,导向一定的“虚”。构思行文过程中.虚笔与实笔兼使,二者密切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种技法即所谓的“虚实相生”。我国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论诗有言,诗家写景“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这其实是对诗“贵虚实见意”的强调。所谓“写得太实则无诗”,此理也同样适用于写作中,请看《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的精彩描写。  相似文献   
89.
大学往事     
飞飞 《师道》2013,(4):16-16
美是有杀伤力的。有时,其威力不亚于核弹。一某老师是大学的英语公共课教师,鼎鼎大名。大学里当时的谬论就是,上公共课的老师,水平不如上专业课的。但某老师并没有因此而被我们轻视,相反,她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原因是,某老师的衣着装扮,在学生中引起巨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90.
在许多同学的写景文章中常常看不到"景",文中写的尽是去游玩的路上发生的事,或是吃了什么、玩了什么游戏、说了什么话语,等等。即使有的写了风景,也难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看到的优美的风景。因为通篇仅是景物的叙述。例如,下面两个句子: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B.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日光在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