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47篇
科学研究   5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诈骗罪认定过程中是否应当区分被骗人有无处分意识,如何考量被骗人的处分意识对犯罪行为人行为性质的影响,在理论上对上述问题有处分意识必要说和处分意识不要说两种观点。本文主要以被骗人处分意识的类型,结合通说理论和实践,分析被骗人处分意识对认定行为人构成诈骗罪的意义,希望能为司法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2.
本文概述了目前常见的加硬盘逻辑连锁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解救方法,如果处理恰当,还可以挽救被锁硬盘中的数据。  相似文献   
83.
本文对根本违约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考察 ,分析了根本违约的具体内涵 ,并对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果进行探讨 ,认为我国对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应采取结果主义加可预见性标准 ,根本违约可产生解除合同及限制合同解除权的滥用 ,并限制或阻却免责条款的摄引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84.
本文通过考查美国州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及处分决定,描述和分析美国对公立学校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进行法律规制的范围、原理、目的、手段以及相关惩戒制度,发现美国地方政府通常"有条件禁止"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由此,本文主张对公立学校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进行法律规制的基础是教师避免利益冲突的义务,这一规制同时需要满足目的合法和手段合理的要求.与美国相比,我国对教师有偿补课行为的规制具有全国性政策但是效力不高、限制范围宽泛并突出规制"有组织"的行为、缺乏对规制目的和手段的细致论证以及重实体轻程序、重惩戒轻预防的特点,本文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通过对8所"985"大学开除学籍处分规定的文本分析,发现高校开除学籍处分规定存在违反上位法的不合法情形和违反比例原则的不合理情形,并各自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形态.本文主张,为实现依法治校、完善高教法律制度体系,高校应依循以下路径对开除学籍处分规定等校规进行修订完善:建立校规合法性审查制度,建立校规清理制度,建立校规制定的学生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86.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被日军合围。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直到牺牲,他还是一个背着留党察看处分的“托派嫌疑分子”!  相似文献   
87.
是否承认并采用物权行为理论 ,是物权立法及整个民事立法必须解决的基本的技术问题。但由于该理论的高度抽象性及其深奥的内涵使其具有脱离生活之嫌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厘定物权行为概念及剖析物权行为理论内容 ,以证明对该理论持肯定态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8.
品德是由道德知、情、意、行等结合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更多地采取堵而不是疏,这样的做法,不菅是对显性教育或隐性教育都是要不得的.当疏导对隐性教育作用失效或效能降低的时候,我们要反思的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而不是变本加厉地去实施“堵”的方法.本文所要关注的正是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处分的隐性教育功能,以期对隐性教育作更深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89.
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是合同解除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我国合同法尚无明确系统的规定。本认为合同解除原则上没有溯及力,其一,能切实保护守约方的合法权益;其二,能兼顾整个社会利益;其三.能满足解除合同的性质和履行情况的要求。除非守约方明确要求恢复原状、并且能够恢复原状的,合同解除才可以有溯及力。  相似文献   
90.
许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行政处分时,往往忽视收集证据,最终导致工作被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例如,某校在期末考试时,监考教师指责某学生作弊。学校根据监考教师的反映,迅速作出行政处分,并张榜公告该生因考试作弊成绩做0分处理。该生却一直否认自己有作弊行为。他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