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967篇
  免费   1210篇
  国内免费   2689篇
教育   751960篇
科学研究   29983篇
各国文化   412篇
体育   16931篇
综合类   22178篇
文化理论   1927篇
信息传播   23475篇
  2024年   3496篇
  2023年   11621篇
  2022年   7368篇
  2021年   12235篇
  2020年   12650篇
  2019年   13534篇
  2018年   6645篇
  2017年   11871篇
  2016年   14235篇
  2015年   23963篇
  2014年   61787篇
  2013年   51862篇
  2012年   62692篇
  2011年   68555篇
  2010年   59936篇
  2009年   59688篇
  2008年   63706篇
  2007年   51799篇
  2006年   43143篇
  2005年   40811篇
  2004年   40888篇
  2003年   36704篇
  2002年   29370篇
  2001年   22865篇
  2000年   18671篇
  1999年   5030篇
  1998年   3143篇
  1997年   2138篇
  1996年   1574篇
  1995年   1088篇
  1994年   930篇
  1993年   718篇
  1992年   674篇
  1991年   494篇
  1990年   425篇
  1989年   341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以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以信息化教学工具为基础,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2.
杜琳 《四川教育》2020,(11):32-33
立足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背景,以“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为蓝本,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与年级差异,深度挖掘教材资源,从年级、主题、目标、学习建议、学习评价五个部分进行主题课程框架设计,形成独立的主题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意义] 图书馆肩负着实施科普教育的法定职责,拥有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文献与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在开展科普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科普教育起步比较早,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但在图书馆业界,科普教育只是零星的点缀式服务创新探索,尚未成为常态化服务项目。在依法治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寻求图书馆科普教育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互联网、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对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状况进行调研,从基地等级、基地类型、基地数量、区域分布、有效期限以及认定依据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图书馆实施科普教育提出发展路径以供选择。[结果/结论] 图书馆科普教育应坚持基地建设与科普服务相结合、阅读推广与全民科普相融合、科普与游学并举等策略,走设施、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持续稳健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4.
钱慧 《英语广场》2020,(5):70-71
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学习者对不同形式的信息接收效果不一,"互联网+"资源与技术为英语听说课程提供了多种选择。基于听说课程的应用性特征,本文重点探究线上与线下教学与评估活动中基础环节的整合,以期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模式改革,突破英语课堂教学限制,提高英语日常使用的可能性,实现听力与口语的形成性评估实践。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108.
109.
>充分开发利用本土资源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明确要求。地方本土历史,是一种相对于国家历史或世界历史的、地区范围比较狭小的历史研究,它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并伴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将本土资源有机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既能有效改变历史课程结构内容单一的现状,又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众多教学素材,提升学生具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切实地探索历史、感悟历史,逐步形成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