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纳兰性德的词风,向称“悲凉顽艳”,笔者认为,以“凄婉兼悲壮”表述之则更为恰切。对其独特艺术风格的成因,笔者不同意“不健康情绪”、“享乐表现”等陈说,而认为一是源于他对悲剧性生涯的体验,从而赋予词作以凄婉的悲剧氛围;二是源于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险恶现实的失望,从而在词中透露出鄙薄权贵的风骨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崇高个性。  相似文献   
173.
张国辉 《考试周刊》2013,(26):17-18
<正>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悲壮感人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聪慧、高洁的美丽形象———刘兰芝。这一女性的悲剧结局引来了人们的深深同情。  相似文献   
174.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具有壮志未酬的深沉悲愤、志赴国难的献身精神、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具有悲壮美的品格与特质。辛词的悲壮美,既有特定的时代因素,又有词人的性格根据。  相似文献   
175.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愁女子”。其词在表现内心情感世界时,具有愁情美。本文旨在从婉约美和悲壮的风骨两方面略谈谈其诗词中的愁情美。  相似文献   
176.
张爱玲凭色彩有独特的理解和完美运用,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和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密切相关,文风苍凉又华美,展现了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7.
木斋近期问世的<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移"及"始创瘦硬体">、<论花间体及温韦之异同>、<唐宋词体论略>、<论悲壮而非豪放为辛词的本质特征>五篇论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应制应歌对词体的促成和推动"、"张先始创应社体"、"为古今一大转变"等一系列的学术观点,以独特的研究视角颠覆着传统的学术方式和思维模式,超越常规却又绝非无源之水,为学术史上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8.
江淹诗论说     
江淹的诗歌有的意象奇崛峭拔 ,有的具有悲壮凄凉之气 ,有的基调沉郁而朴茂遒劲。其仿拟之作 ,大多达到貌合神似的地步。他的《清思诗五首》表现出超尘脱俗的境界 ,显得空灵飘逸。《悼室人十首》抒写诗人难以抑制的悲痛和伤感 ,情感哀婉缠绵。在永明诗风盛行的南朝 ,江淹的诗歌可谓独树一帜 ,钟嵘《诗品》评价为“诗体总杂 ,善于模拟” ,刘熙载《艺概》论云 :“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 ,在诗美和诗境上别具特色。但模拟毕竟非作家自身本色。江淹在诗思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羁制 ,欠缺深刻的笔力。  相似文献   
179.
艾青早期诗歌的悲剧精神体现为对个体命运、阶级压迫与民族危机的悲剧性感语,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和面对苦难敢于用生命去殉道的悲壮精神。本文将其悲剧精神放在中西文化的座标系上予以考察,论述其丰富内涵、形成原因及其对中西文化的承传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