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设计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教什么?——教文章出处、教“不如”句式、教“而”“夫”用法、教“地”“非不”“也”的含义、教“中心论点”与“文章主旨”的区别.为什么要教这些?——这五个内容是连贯的、递进的,它依次回答了:文章的出处是什么?“中心论点”句是什么?第一分论点是什么?第二分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这是符合一般议论文的教学思路的.这也是“从大处着眼”确立的文章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2.
所谓的“照应”,是指文章中不相邻接的内容之间或者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互相关照和呼应。这种手法,在记叙文中属于常用的方法。记叙文照应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环环相扣,节节紧凑,摇曳多姿而又脉络清晰。反之,则会出现结构松散、层次不清等问题,影响文章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3.
我的心中时常会想起这样一句话: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和处事的道理!这是我的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语文书上写下的。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就被深深地触动了,这不是我一直想要实现的理想吗?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希望学生在学完一篇文章后,不仅能够学得文化知识,更能在情感上得到深深的触动,懂得人生的道理。与学生共同学习《半张纸》,使我进一步感受到了这一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半张纸》是一篇小说,小小的半张纸,极普通、就要被丢弃的小纸头,奇迹般地打开了主人公的记忆闸门,引出了主人公对过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  相似文献   
24.
既然是竞赛,就必须遵守一条最起码的"竞赛规则",需要有所限制。现场决赛是对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命题就是对文章内容的限制。限制的好处在于提供现成的可比性,有利于按统一准则评分,体现选拔性、公平性原则。因此,在限制和自由度之间寻找平衡成了我命题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5.
《生物学教学》2011,(8):76-77
据2011年3月10日《参考消息》援引美国《洛杉矶时报》2011年3月8日文章内容,美国斯坦福大学遗传学家马库斯·费尔德曼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考察了16个不同的人口群体,比较了每个群体样本中的50多万份遗传标记,试图从遗传学角度查明现代人的起源。结果显示,最大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说某种科伊桑语的卡拉哈里沙漠狩猎者布须曼人群体,提示现代人类于6万年前源自南部非洲,  相似文献   
26.
周俊根 《教学随笔》2011,(11):7-10,41
【能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散文而言,其主要考点一般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3.品味语言含义,理解深层哲理;4.辨别表达方式,了解相关作用;5.认清表现手法,体验文章情感;6.扩展探究迁移,感悟启示评析。  相似文献   
27.
胡晓英 《现代语文》2011,(9):151-152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现代散文阅读选的是芳菲的一篇题为《针挑土》的散文,在学生的答题中,失分比较多。究其原因,好多同学反映,没能读懂文章内容,只就问题答问题,多有割裂文意,断章取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28.
朗读是把文字符号化成有声语言,这种有声语言传达出眼、口、脑、耳的复合信号,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这是其区别于默读的最大优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生的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  相似文献   
29.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认为,教师应找准读写的结合点,把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多元解读通过个性化作文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到胸中有物,  相似文献   
30.
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既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又要有的放矢,突破难点。本文主要从七年级学生在写作中长期困扰的求实问题谈起。笔者认为七年级学生写作首先是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