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教育   9660篇
科学研究   16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12篇
综合类   9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768篇
  2013年   787篇
  2012年   1038篇
  2011年   1539篇
  2010年   1317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947篇
  2007年   816篇
  2006年   648篇
  2005年   757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具体小组合作学习的实例,探索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对小组才能促进数学有效性的研究。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第二部分论述了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第三部分论述了照顾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第四部分营造宽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第五部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以评价促发展。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不同教材内容的分析、对比,教师对计算规律和计算法则作适度的提炼、概括,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计算规律和法则的理解,而且便于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模型思想。  相似文献   
63.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论述职业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渗透韩信文化的意义、实施措施、具体做法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也随之掀起涟漪,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语文教师的课堂创新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失去了语文教学自身特点,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一.突出语文人文性,但不能淡  相似文献   
65.
黄世安 《考试周刊》2014,(60):13-13
现代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地教学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别极大,很多农村学校仍然用不起多媒体技术。作者利用现有教材,盘活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6.
新一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实验的初步阶段,反思实验过程,总感到有一些疑惑.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从课改前的旧教材、旧教法,到现在的新教材,新教法,我感觉数学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大的反差使我对课改有了深入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67.
<正>德育教育是新课标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历史教师忽视德育教育的功能,将历史这样一门人文学科上成了如何得高分的技术课,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严重偏离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只有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更加重视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才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思想情操,使学生的灵魂得到洗礼,人格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68.
<正>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界正在根据新课改理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完全持否定态度。《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由传授理论知识向培养能力进行转  相似文献   
69.
【事迹】"以事业和目标鼓舞人,以坦诚和民主凝聚人,以真诚和爱护关心人,以自律和示范带动人。"在12年的学校管理中,刘建文校长凭着对一流意识、精品意识、细节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等工作理念的不懈追求,使学校成为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效益优质化学校的先进典型,成  相似文献   
70.
郑颂 《青海教育》2011,(3):22-22
自2010年秋季学期起,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实验,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式与途径,促进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刊特开辟“高中课改研究”专栏?望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