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84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发端于“五四”运动的现代小说强烈地感染着莘莘学子,在此之前小说理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酝酿。理论家呼吁应“专出一种小说,足备学生之观摩”,由是儿童小说便渐渐在当时的校园兴起。描写苦难人生,颂扬硬汉精神,表现童真童趣,是处于草创期儿童小说的三大题材取向。儿童小说是我国现代小说意识觉醒的产儿,它的诞生与发展,为我国现代儿童学的繁衍提供了宝贵的借。  相似文献   
92.
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以洋务运动为其开端,继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掀起政治民主化的浪潮,但终因封建思想化的严重阻挠而归于失败。五四新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其价值取向在于扫清中国通向现代化道路上的思想化障碍。在当代,五四时期所祈求的民主与科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动力、重要保证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3.
“五四”时期,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抱着理想主义者的态度,对妇女解放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方案。其特点之鲜明,思路之活跃,极具时代特征,并与发生在当时思想、学术界的其他大讨论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反映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特有的思想活力。就妇女解放的理论与观念而言,迄今,对于他们所建立的框架似乎并无多少突破,现实与理想仍有不少差距  相似文献   
94.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动力源泉,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民主、科学的口号之所以在新化运动中被响亮地喊出,其深层原因应该到近代中国如火如荼的爱国救亡运动中去寻找,今天,我们弘扬五四精神,必须正确处理诸如民主模式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民主与爱国的关系,中西化关系等重要问题,对于新化运动的化观念,也应做客观、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5.
雷颐 《寻根》2000,(5):56-61
1919年,在新文化运动达到顶点、新思潮最为高涨之际,力主反传统的胡适却似乎突发思古之幽恩,提出要“整理国故”的号召。此论一出,便引起争论。有人热烈响应,使“整理国故”运动。取得了至今仍令人赞叹、堪称丰硕的学  相似文献   
96.
<正>陈独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闯将和旗手,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皖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研读三卷本两千多页的《陈独秀著作选》,我们不仅能领悟出他的理想与抱负、政治与文化主张,也能探究出他的社会和谐观。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社会和谐这一概念,但他著作的字里行间却渗透着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启迪意义的社会和谐的理念。他的社会和谐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7.
陈乐磊 《教师博览》2009,(10):54-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语文生活以及语文本身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汉语词汇更是显出异乎寻常的大变动。这也许正可以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新中国建立时期的谪汇大变动一起构成20世纪汉语词汇发展的三个高峰。比较而言,当今人们的开放心态、改革精神和现代化意识表现在对语言的运用更富有追求新色彩、寻觅新格调的热情和能力,而且敢于创造。  相似文献   
98.
这本书是一个学生塞给我的。我不是不愿读,是内心一直对吴宓没有好感,其理由与一般人一样幼稚得可爱:以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在天翻地覆的“新文化运动”中竞以复古派的面目出现,而吴宓还自恃才高,不自量力,才从国外回来,就匆匆上阵,想一招致对方于死命。事实上他刚一出手,就被新文学阵营“打”得“鼻青脸肿”,  相似文献   
99.
新文化运动中的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西方先进的图书馆学思想和模式、理论和方法传入中国,为中国新式图书馆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学习的样榜及人力资源上的保证.并促成了新图书馆运动的爆发.新图书馆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在图书馆领域的发展与继续,在输入西方文明和科技、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推动公共教育的普及、保存国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主持人语】大致说来,新文化运动史是顾颉刚1923年所说的那种“层累地造成”的历史,其最初的作者恰好是新文化运动中被称为“革命派”的那些人物,而“反动派”的失败,通常伴随着其历史话语权的丧失。这种近乎“潦草”——诫.其潦草,是因为臆断太多、证据太少且缺乏历史结构——的革命的历史叙事,经由1917年这代入及其众多的弟子和更多的再传弟子的不断再生产,业已膨胀为一个巨大的几乎遮蔽了历史想象力的堆状物,并体制化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