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104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79篇
体育   128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25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李平 《当代电大》2004,(4):11-14
绪论1)思想革命的产生从“科学救国”到“政体革命”再到“思想革命”。思想革命与文学的关系。2 )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外来形式的民族化。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3)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发生期:1917- 192 0年。发展第一期:192 1- 192 7年。发展第二期:192 8- 1937年7月。发展第三期:1937年7月- 194 9年。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从思想革命到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开始:《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2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胡适简况。胡适的新文学观…  相似文献   
202.
中国新文学发生前后,曾朴一方面广泛涉猎世界进步文学.一方面对新文学的出现大加褒评.同时强调新文学要从异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丰富其创造力,提出以真、美、善为“文学的标准”。期间.曾朴还创办《真美善》杂志,并创作了长篇系列小说《鲁男子》,对新文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曾朴晚年弃旧图新的文学行为.显示了新文学对近代文化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3.
本文从纵、横的时、空视角,探讨湘境旅游活动源流及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密切关系;论述旅游景观的形成、演变和地域配置特征。  相似文献   
204.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等美称,是我国西南边疆的旅游文化瑰宝。然而近几年云南省旅游业屡遭投诉“黑导游”“游客被打”等恶性舆情事件,引起公众愤然。为挽救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美好形象,“史上最严”旅游市场治理行动应运而生。文章将以多源流理论模型为分析工具,梳理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探讨三源流耦合形成“政策之窗”的过程,并深思云南省旅游市场治理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5.
美学是哲学分支学科,该学科主要是对人与世界审美关系进行研究。在中国,关于美学的研究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在系统、历史的观点下对中国美学思想脉络进行梳理,以此对中华民族文化源流进行重构,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美学热”一直以来的追求。在诸多的研究成果中,《美的历程》一书在以历史原物的美学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中国一代代审美进行了梳理,在漫不经心的巡礼中带领我们走过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美的历程。且《美的历程》一书强调创造与欣赏美,均需要以真情实感的参与为基础,阅读《美的历程》一书能够触摸到的历史是一种心灵历史。该书的问世,在禁锢初解的中国美学界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一经出版,便被视为撬动新时期美学的钥匙,即使进入21世纪后美学理论已经获得极大突破,《美的历程》一书依然散发着不朽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6.
古代汉语表示具有婚姻关系“长”义称谓语义场中的八个词,按字形可以分为五组,即“公”([女公][亻公])、“舅”、“章”(嫜)、“锺”、“禛”。从历史来源看,“公”组同源,上古以后才分化为不同的方言词,以后又由方言差异而渐变为具有辈分、父系、夫系、性别、地域等差异的“长”义词;至于同组中的“舅、章、嫜、[女公][亻公]、锺、禛”诸字则是上述分化形式的记音字,其中以“舅”出现最早。  相似文献   
207.
声训,仅仅是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某一词语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最初的命名立意之义的一种训诂方式或训诂条例。声训产生与初步发展于周,秦时代,大盛于两汉,魏晋,唐代以后渐微而趋于消失。声训在《说文》中的运用不乏其例,但远未达到“什九”或“十居七八”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8.
畲族没有本民族字的记载,它的历史是靠代代言传和口授的。中根据作的田野调查,有关历史献与当前学术界研究的成果,论述了闽西畲族发展的源流,探究畲族在闽西的形成及其迁徒流变,以及畲族在闽西历史的重要地位,闽西汉畲的互动发展与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9.
通过对美中两国著名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历史考察,阐述了这类节目独特的传播优势,分析了我国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朝着信息多样化、栏目特色化、报道深入和主体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2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