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5626篇
科学研究   309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352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25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636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思维、言语和行为的基础。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合理运用隐喻的认知及教学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82.
汪曾祺的小说写得极富意境,一直以来,前人多从叙事学、文体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研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机制分析其代表作《受戒》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83.
称谓是用来反映人们之间相互称呼的一套名称,而其中的职业称谓又可突出的反映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汉语教师职业称谓语"园丁"进行相应的解析。  相似文献   
84.
邹湘西 《海外英语》2011,(6):326-327,334
该文主要探讨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介绍概念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基本功能,然后论述二者的工作机制及异同。最终得出结论,二者具有互补性,应共同认识,以加深对隐喻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85.
孙亚楠 《海外英语》2011,(14):329-330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人们在表达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时通常借助于隐喻来表达。在英汉习语中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这些情感隐喻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主要原因是人类共享一些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同时英汉民族在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世界观等上的差异也使得英汉习语中的情感隐喻带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从概念隐喻理论研究习语为习语研究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也为习语学习带来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86.
吴金华 《海外英语》2011,(14):331+349
《语篇隐喻》一书介绍了隐喻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体现形式及语篇功能。其中所涉及的语篇类型包括文学语篇、政治语篇、科学语篇、教育语篇、广告语篇和心理咨询语篇。同时该书也独辟一章专门论述语料库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扩展和应用。该书涉及语篇隐喻的多个领域,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对隐喻在语篇中的作用进行了充分地论述。  相似文献   
87.
夏日光  吴文静 《海外英语》2011,(15):272-274
基于认知语言学凸显理论,以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为研究素材,探讨认知凸显对词汇选择不仅是对词的概念的选择,也是对不同的语义范畴等级之间的选择。不同的语义范畴又涉及到其中各词汇隐喻概念的延展,同时,不同范畴等级中不同词之间的选择也受到语境和现实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88.
张恒 《华章》2011,(36)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一个重要概念,体现词汇和语法之间的转换.名词化作为语法隐喻的主要实现手段,反映人们对经验世界的不同认知方式.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存在一个概念重构过程以此来理解输入的语言信息.本文以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力图探讨名词化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尤其是在语言输入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9.
隐喻不仅具有语言的审美特质,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审美内涵。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探讨隐喻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和相应的翻译方法。隐喻翻译方法主要是:模仿、重建、删略。应遵循的原则是:避免引起文化审美的碰撞,侧重译语读者的审美接受,注重美的感觉和联想。总之,译者在翻译隐喻时,要注意从美学角度来进行斟酌与把握。  相似文献   
90.
杨启帆 《海外英语》2011,(3):248-249
文章提出了英语动词进行体的语义实质是过程性的观点。并从这一语义实质出发,以原型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进行体的原型和非原型,以及由原型向非原型转化过程中所运用到的隐喻拓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