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1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2078篇
科学研究   1077篇
各国文化   536篇
体育   325篇
综合类   1213篇
文化理论   327篇
信息传播   3808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583篇
  2015年   1190篇
  2014年   3191篇
  2013年   2364篇
  2012年   2557篇
  2011年   4778篇
  2010年   3968篇
  2009年   2515篇
  2008年   3080篇
  2007年   2015篇
  2006年   1713篇
  2005年   1814篇
  2004年   1432篇
  2003年   1504篇
  2002年   1268篇
  2001年   1216篇
  2000年   797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前两天在书店看到书海出版社出版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这本书对余秋雨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几本散文名作中出现的一百多处文史差错进行了指正、考辨。余秋雨的大名在当今社会上如雷贯耳,敢有人对秋雨先生叫板,竟然在他的文章中挑出一百多处差错,这书可不能不看,便买了一本回去。看完上海学者金文明先生写的这部《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确实有“石破天惊”之感,因为金先生在书中指出的不少差错,并不都是很冷僻的史料,很多都是文史常识。在文史常识上出错,余秋雨固然有推不掉的责任,说明他写作有失严谨。但我看…  相似文献   
92.
绝大多数学体学家对本的阐释模式是:选择或说寻找语言特征来证实自己对本意义的假设。这种模式可简写为模式1:学意义(寻找)语言特征。也有少数体学家的阐释模式恰恰相反:先描写语言特征,然后才进行本阐释。这种模式可简写为模式2;语言特征(寻找)学意义。大家一般推崇前一种模式而驳斥后一种,信为模式2远不如模式1客观。本则认为,语言和意义是共生的,独特的语言特征表达了独特的学意义,因此,模式2有自身的存在价值,不可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93.
鲁迅终生处于被利用的境况,他不断为此而困惑,而苦恼,然而却始终陷于此而不能自拔。这一方面表现了人性的窳劣,一方面也表现了鲁迅心地的单纯与致诚。  相似文献   
94.
"5·12"特大地震突袭四川北部,失去亲人的不幸和地震、余震引发的缺乏安全感的恐慌使幸存者的心理与精神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国难当头,许多富有担当精神的人文学者的英雄无用武之地令他们深感不安和尴  相似文献   
95.
2009年3月15日,当飞机徐徐降落在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时,我们一行12人踏上了美丽的英伦半岛,开始了为期8天的英伦之旅。这是一个由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英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组织协调,经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批准司的专业对口的出版业务代表团。  相似文献   
96.
中国古典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这种直观的交流形式使得剧作必须关注大众品位,只有符合大众品位,才得以认可,大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价值取向是大团圆,剧作家就应该乐于描写大团圆,戏剧这样才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这种艺术结构也是文学样式多样化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97.
诗家名尊     
孙振宇 《语文知识》2000,(3):25-26,37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人们根据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就及其特点,赋予他们很贴切的名号。除尊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诗史”外,还有:诗家天子:王昌龄,字少伯,著名的边塞诗人,成就极高,被誉为“诗家天子”,也有传闻作“诗  相似文献   
98.
《名作欣赏》创刊二十年了。古时,这个年龄的男人称“弱冠”,今天这个年龄的男女大约还在大学读书。总之,二十来岁的人,还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刊物不然,二十年的刊物则人人称老了。谁能说《名作欣赏》不是老牌刊物、老刊物?老而保持青春,老而保持活力,老而拥有更多的读者,这恐怕是《名作欣赏》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名作欣赏》创刊于1980年。那个时候,人对于所谓精神食粮,尚处于半饥饿的状态,精神饥饿的人们拥挤着或排着长队买刊物。对于名作,更是求之若渴。所以,当时的办刊人在讨论创办刊物时,一致通过了“名作欣…  相似文献   
99.
近代以来,中国实际上逐渐形成了“两岸三地”的学地图,亦即以大陆为“中军”,以英式殖民地香港和日式殖民地台湾为“两翼”的学格局。到了战后,这一格局有了新的变化。现在已到.『对这一格局的分合关系进行整合研究的时候。本即以具有象征意义的“上海”和“台北”作为整合研究的对象,试图提供一些初步的观察和资料。  相似文献   
100.
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注视着的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文学欣赏是对形象艺术的感悟过程,在这个感悟过程中,欣赏者应始终是对文学作品的整体艺术的感受,而不是局部的寻章摘句,如仅仅盯住某个细节、某个动作,就不能感受到整部作品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作品创造欣赏者,因此,在进行文学欣赏时,一定要选择最为优秀的作品,——“取法乎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