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教育   9458篇
科学研究   467篇
各国文化   83篇
体育   448篇
综合类   608篇
文化理论   83篇
信息传播   124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803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891篇
  2010年   838篇
  2009年   786篇
  2008年   840篇
  2007年   759篇
  2006年   609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597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567篇
  2001年   452篇
  2000年   287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史料证明孔子删诗说难以成立,孔子与<诗>的关系是编辑关系而非著作关系.孔子编辑<诗>的标准除了思想内容之外,还有美学标准,并注重知识性.其编辑思想自然脱离不开他一生所极力倡导的"仁",并体现出中华一统的思想.孔子对<诗>的编辑工作主要是"去其重"和"正乐".  相似文献   
993.
杨朱思想及其当代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臣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1):104-107
杨朱思想具有复杂性,必须结合时代背景,身世言行全面把握其思想体系。杨朱的贵己理论的出发点是个体,内容又细分为轻物重生和全生保真两个方面。轻物重生,是权衡外物与生命的准则;全生保真则侧重个体的人性和个性,二都指向天下大治的终极目标。扬朱哲学中的全生保真对当代美学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一在新课程的实验运作中,人们不断地超越着传统的课程观而提出了种种新的课程认识,诸如“课程即生活”“课程即经验”等等。这其中,有一种观点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即认为“课程是一种复杂的对话”。这无疑是对传统静态文本课程观的具有实质性的超越。在“对话”课程的观照下,课程不再只是预设的固定的唯一的方案文本,而是教师、学生、文本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下的生成物,这就将学生推上了创造课程的前台。反观阅读(本文讨论的语文课程特指阅读教学),其本身即是一种个体化的行为,静态的文本所负载的意义只有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也就是读者同…  相似文献   
995.
"登高海自平"是一种超越之高美、包容之大美、时空之远美、协同之和美;是对人类文明上中下大信仰、前中后大文脉、左中右大体系的多维贯通.  相似文献   
996.
课堂,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虽然,每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是只要教师的知识功底和授课技能,在课堂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将教和学这两个对立而统一的主体,通过事先设置的双边活动,就能达到完美的交流,激发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并启迪他们的智慧,开发他们的智力.把课堂45分钟的教学发挥到极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重视的.  相似文献   
997.
解释诗歌象征与小说言外之意、古典审美规范与怪诞审美规范这两对对应范畴 ,可以说明巴赫金的怪诞美学思想与小说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怪诞不是对古典规范的偏离 ,而是与古典规范并存的地位相当又彼此补充的一种规范 ,巴赫金的这一思想为我们探讨历史诗学研究中怪诞小说审美因素的特征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在19世纪与 2 0世纪的非诗歌艺术作品中 ,各种“纯粹的”怪诞形式表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1)文学的主体形象是以不同意识之间边界的转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2 )统一的和直接的描绘法让位于逆向的描绘法或者被它所取代 ;(3)就小说修辞而言 ,在各种双声性话语的变体中 ,具有“内在对话性”(与“双体性身体”完全类似 )的话语形式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98.
意境,在中国美学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概念,它不仅能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和绵延悠长的回味,还能给人以情感上的强烈震动。通讯中如何体现意境呢?这就要看题材的选择、结构的组成、细节的描写、语言的风貌等多种表现因素怎样有机结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剖析美学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美学的表现,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以促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