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汉水、天汉、天水——论织女传说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故事的孕育阶段,“汉”或曰“天汉”便同“牵牛”、“织女”联系在一起,以后便成为这个传说故事的要素之一。“汉”、“云汉,”实际上是由汉水而来。秦人发祥于汉水上游,《史记.秦本纪》中说:“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始祖。据此,同汉水联系的织女,是由以织出名的秦人远祖女修而来。“牵牛”、“织女”由星名转变为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也最早见于睡虎地发现的秦简中。《三辅黄图》中载秦始皇并天下之后“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同样反映了秦民族对牵牛织女传说的群体记忆。很早以来西和、礼县、天水一带浓厚的乞巧风俗,正说明了织女传说同秦文化的关系。天水地名的得名也与“汉水”、“天汉”有关。发源于嶓冢山的汉水本一直东流,经略阳、沔县,同发源于陕西宁羌的沔水合流,至湖北入长江。大约在西汉时地理变化,在略阳附近改而南流。今人皆以陕西宁羌的嶓冢山为《尚书.禹贡》中嶓冢山,实误。  相似文献   
1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汉水上游地区处于秦巴山区,是我国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地区。如何通过发展教育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这一区域带有全局性的大问题。为此,本刊特约请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陕南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01-JK001-2)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一组笔谈,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3.
三国戏的研究成为三国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元明杂剧和传奇,对地方戏的研究较为薄弱。汉水流域是三国文化和三国故事形成和传播的重要地理空间,产生和流传着大量的三国戏。学界尚未有论著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流经陕、豫、鄂的汉水流域剧种众多,三国戏主要出现在汉剧、湖北越调、汉调二黄、汉调桄桄等剧种之中,现存剧目和剧本90余种。剧作主要由小说《三国演义》故事改编而成,亦有改编自元明杂剧、明清传奇和民间传说的戏曲剧目。戏剧活动一方面扩大了“三国”故事的传播和互动,另一方面重写中融入了地域和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4.
汉水文化研究逐渐形成气候,但对汉水上游鄂西北地区的春秋古庸国、麇国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汉水文明的发端起源于汉水上游,古庸国、麇国作为汉水上游古方国的代表,系统地考证其历史渊源以及它们与楚国及百濮部落的关系,是汉水文化研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5.
魏平柱  魏迎晖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4):F0003-F0003
襄阳是杜甫十三世祖杜预率军灭吴,以成晋业的建功之地,也是其十世祖杜逊随东晋南迁定居之地,直到其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令,方举家迁居巩县。  相似文献   
106.
汉水上游地区教育病理与教育的变革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汉水上游教育发展战略的前提是对教育问题和症状有一个科学的诊断,因而有必要引人教育病理的概念。“教育病理”,是现代教育“不健康”、“不正常”的产物。教育病理的概念及教育病理与社会病理的体系构建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代表人物是大桥薰和新堀通也。大桥薰认为,“教育病理,简言之,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deviance)失调(dysmnction or mamnction)状态’。”  相似文献   
107.
竹山这块土地和人民与女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女娲的感情也是非常独特的。在这里,女娲神话及女娲文化完全被日常化、生活化、世俗化、地域化和节令化了。其融合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就是女娲神话和女娲文化在这里延续、普及的深度和广度。综合各种根据,我们似乎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向世人宣布:竹山是最有可能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竹山应该成为女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08.
汉水是中国南北文化交融形成中华文化的母亲之河、也是孕育楚文化给予湖北文化决定性特色基因的父亲河。襄阳段汉江有"英雄之河、爱情之河、商贸之河、文化之河、旅游之河"的突出特点。建议用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对待襄阳和汉水,确定襄阳成为世界级旅游景观城市的建设目标,争取在不长的时间里把襄阳建设成为湖北省的龙头旅游景观城市和世界级的旅游名城,把湖北汉水旅游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9.
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8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丰富的襄阳文化。研究认为,襄阳文化的未来定位为以汉水文化为体,以由此衍生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所形成的人文环境、人文景观、人文精神为用,以发展现代创意文化产业为途径,走文化多元发展之路,最终发展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人文之都。围绕襄阳文化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等,襄阳地方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地学术探讨,为实现襄阳文化及文化旅游产业的科学、快速发展贡献了诸多智慧。  相似文献   
110.
赵琪伟 《寻根》2012,(6):40-43
甘肃礼县盐官地处西秦岭山区的西汉水上游,与上世纪90年代初考古发现的大堡子山秦公西垂陵园毗邻,是古代关陇道和蜀陇道连接线上的军事要塞和重要商埠,也是丝绸之路通蜀的必经重镇,以盛产井盐而闻名陇上.以盐为内容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当地的亮丽名片,除独特的井盐生产技艺(入选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与盐有关各类神话传说(如玉兔显井、泉涌卤水等)、奇闻逸事(如汉水龙王的传说、樊哙献盐、诸葛亮卤水洗尘等)以及民俗俚语(如盐神庙会,走到盐官吃了一碗咸饭等)外,浸透早期秦文化印迹的盐神信仰更是独具地域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